第 131 章(2 / 2)

因而皇宮其他地方,以及宮外都收到消息後,很快亂了起來。

甘泉宮出現了疫病。

“怎會如此!”

太後立刻起身,想到三天前陸雲纓才過來,又驚出了一身冷汗。

趕緊請了太醫在慈寧宮為自己診脈,繼而排查慈寧宮宮人是否染病。

至於宮中其他情況......皇後這不是擔心她趁機奪權,將一應事物都交給賢妃,讓她享享清福嗎?所以如今事發,該煩惱的可不是她,而是賢妃。

不過從這件事看來,宮中的確不安寧,她放下權利還真是一件好事了。

賢妃得到消息後也是怕的不行,下意識就想和太後一樣召集太醫給自己診脈,而後排查自己宮內的

宮人是否染病,若真有人患病,應及早挪出去。

可太醫院同時也收到了消息,他們兵分兩路,一邊問如今皇宮內身份最高的太後如何處理,另一邊,自然就要詢問賢妃了,畢竟她才是主事的人。

當太醫院的人過來的時候,賢妃還是慌慌張張的。

她雖然處理過宮務,但總是一塊塊的,比如單獨負責禦膳房,比如單獨負責織造局.....總攬全部宮務如今還是第一次,又發生了此等大事,自然慌張。

一時半會,更彆說出什麼主意了。

陛下和皇後都不在宮中,這下,賢妃將目光投向了太後。

太後冷笑一聲,現在宮權可是個燙手山芋,誰拿誰倒黴,更何況皇帝皇後這時都防著她,她若是現在出手,以後也說不清了。

因而賢妃和太後不約而同的選擇書信一封給遠在宮外的皇帝以及皇後,請求他們拿個主意。

見到信的時候,先彆說皇後如何錯愕,皇帝當場變了臉色。

如今再想查病是如何來的,又是什麼人的計謀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最重要的,自然是解決疫情蔓延。

最好的辦法就是處理掉那些病人,傷寒的治愈率並不高,感染性還很大,用這個方法最為簡便、見效也快。

卻偏偏,那是甘泉宮。

陛下膝下唯二的兩個公主和寵妃婧修儀都在其中。

其他人看了眼皇帝難看的臉色,聰明的選擇閉口不言。

而皇帝也是有些錯愕自己此刻的情緒。

扶持陸家,給陸清塘機會,放任陸雲纓發展,他的理由都是大皇子。

他受夠了獨自一人,跌跌撞撞摸索的苦,對於自己這個健康年幼的皇子,自然感同身受,想提前為他鋪路也很正常吧。

但為什麼,比起皇嗣,他現在更擔心的居然是婧修儀?

就在宮內宮外一團亂的時候,俞貴妃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她不想鬨這麼大的。

如陸雲纓所說,她也在宮內,這裡出現了疫病病人,一個不留神,自己也要賠了進去。

但,不這麼做不行。

原本隻是想小打小鬨,或病或死個公主什麼的,攪個渾水就好。

可哪裡想到,她從宮外得到了消息,皇帝的人已經調查到西北那邊的商路了。

西北不是江東,想必過不了多久,真正讓皇帝無法容忍的事情就要被調查出來了。

一開始這些宮外的消息,俞貴妃一概不知,事實上,若不是需要她幫忙的地方,她那位外祖父也是不會告訴她的。

比如江東水災,又比如西北商道。

可現在,需要她的時候,等她知道消息的時候,又是這麼一個爛攤子。

其實,政鬥歸政鬥,無非是手段高低罷了,可通敵賣國......俞貴妃咬了咬唇,實在沒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這一步。

若江東一事,外祖父隻是監管不力,可這次,她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外祖父開脫。

若不能贏,百年之後,越家,甚至於她,恐怕都會受萬人唾罵,可即便是贏了......

“成王敗寇啊,娘娘。”

忍冬開口,也是她冒著風險,將傷寒病人的唾液從宮外帶進來的。

犧牲了這麼多,忍冬抬起頭,眼中帶著灼熱的野心:

“這曆史上,多少人真正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才被人唾罵呢?”

“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更何況,今冬北狄缺糧,若不是我們與他們做了交易,邊關怕都不會如此太平,這也是好事一樁啊。”

好事.....嗬,好事!

俞貴妃握緊了拳,她小時候,也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禮義廉恥也是有的。

通敵賣國,還說是好事,她說不出口。

不過,皇帝和外祖家,她早有了選擇,如今北狄和外祖,不過是賣糧食罷了,說到底就是買賣,隻要事情不發,那麼情況就並不嚴重。

所以,在忍冬出手的那一刻,她就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