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而,肖峰又將這份關懷延伸至家中的長輩。
他手持公筷熟練地穿梭於菜肴之間,為爺爺和奶奶夾菜時,總能恰到好處地搭配出營養均衡、色香味俱全的組合,並適時地附上幾句簡短而貼心的介紹,讓餐桌上的氛圍更加溫馨和諧。
他看似漫不經心地點評著桌上的菜肴,實則每一句話都透露出他對美食的獨到見解和深厚底蘊。
這些菜肴於他而言,上一世早已是司空見慣,重活一世,雖是初見,卻仍難掩其挑剔的眼光。
他輕歎一聲,認為這些菜品雖各有千秋,卻總覺少了些小菜的精致與滋養,調料或過於濃重,掩蓋了食材本真之味;
或火候欠佳,未能將食材的鮮美發揮到極致。即便是那常見的豬手,也似乎少了幾分應有的酥爛與入味。
然而,麵對家人歡聚一堂、笑語盈盈的場景,肖峰並未多言,隻是繼續默默地為薛梅夾菜,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對家的深情與責任。
在這一桌豐盛的菜肴中,他用自己的方式,為這份幸福添上了最溫馨的一筆。
隻是在享受烤鴨這難得的美味時,肖峰的動作顯得尤為嫻熟而細致,他未曾抬眸,卻仿佛能洞察每個人的心思。
他輕巧地將香氣四溢的烤鴨片好,分彆盛於薄餅之中。
佐以蔥絲、黃瓜條與甜麵醬,逐一遞給了薛梅、奶奶以及那兩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每個人的碗裡都承載著一份溫暖與關懷。
在柳壩村,那個被山水環抱的小村落,似乎從未與烤鴨這種都市佳肴有過交集。
因此對薛梅而言,這不僅是味蕾上的初次探險,更是心靈上的一次新奇之旅。
她望著肖峰那雙靈巧的手,在餅與肉之間熟練地操作,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好奇。
當那份包裹著愛意與匠心的烤鴨落入自己碗中時,薛梅幾乎能感受到每一絲肉質的細膩與醬料的醇厚交織成的絕妙滋味。
終於,薛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輕聲問道:“肖峰,你怎會對烤鴨的吃法如此熟悉?”
她的眼神裡閃爍著探尋的光芒,仿佛要穿透這簡單的食物,觸及肖峰過往的足跡。
肖峰聞言,心中雖閃過一絲緊張,但很快便恢複了往日的從容。
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懷念與自豪:“哦,那是在景鎮時的一次偶遇,那裡的烤鴨風味獨特,雖然與今日所食略有不同,但品嘗之道卻是相通的。
至於南市嘛,那裡的飲食文化自成一派,烤鴨的吃法自然也是彆具一格,你怕是早就忘了那個用泥巴包裹的烤鴨了。”
薛梅聞言,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心中暗自讚歎肖峰的見多識廣與融會貫通的智慧。
是啊,肖峰行走過的地方多,他的足跡已經踏過南北,從繁華的南市到古樸的景鎮,每一處都留下了他的故事與回憶。
如今,在京城麵對京城的烤鴨,他依然能將那些遠方的美味和麵前陌生
的烤鴨聯係起來,想出他的精巧吃法,然後呈現給自己和身邊的人。
這樣的肖峰,怎能不讓薛梅心生敬佩與喜愛呢?
然而,薛梅的話語中又添了幾分撒嬌的意味:
“肖峰,改天咱們在家裡,你親手做一次給我嘗嘗吧,我特彆想嘗嘗你做的味道。
總覺得這外頭的烤鴨,少了那麼一絲貼合我心意的韻味。”
肖峰聞言,眼眸中閃過一絲溫柔的笑意,他輕聲應允:
“好,那就改天,我為你量身定製一道柳壩村風味的佳肴,保證讓你愛不釋口,找回那份屬於你的獨特滋味。”
兩人繼續低語細談,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甜蜜,用餐的節奏也顯得格外悠然。
爺爺與姥爺,原本沉浸在他們的交談世界中,不經意間捕捉到小兩口那溫馨而隱秘的對話,兩人相視一笑,眼神中滿是慈愛與理解。
慕老爺子適時地打破了這份靜謐,他輕聲說道:
“這天氣確實悶熱,我也吃不下太多,這就差不多了。
今天這一桌子的好菜,可都是為梅梅精心準備的,讓她多吃點兒,補補身子。
我們倆老頭子,吃得差不多了,就出去遛遛彎,消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