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凝神傾聽,輕輕頷首,語氣溫和而堅定:
“卞師傅的籌劃,我自然是全然信賴。另外,關於那些屋簷下的木雕瑰寶與牆內屹立的立柱,您打算采用鐵卯還是木卯工藝來加固呢?”
卞師傅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對古老技藝的自信與熱愛:
“自然是選用木卯,木與木之間,以卯榫相連,不僅更為穩固,更蘊含了匠人之間代代相傳的默契與智慧。肖先生,這個您大可安心。”
肖峰聞言,心中的疑慮煙消雲散,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這位傳統工藝的大師,對古宅的尊重與維護,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細膩而深情,令人動容。
時光在匠人們靈巧的雙手間悄然流逝,轉眼間,日已當空,午餐的鐘聲悄然響起。
肖峰細心觀察,隻見卞師傅麾下的工匠們井然有序,遵循著一種古老而高效的輪休製度。
飯點臨近,便有一隊人馬輕手輕腳地離開,留下另一隊繼續辛勤耕耘,確保工程進度不因餐食而中斷,院子裡始終保持著勃勃生機與不間斷的勞作景象。
這樣的管理智慧,讓肖峰
不禁暗暗讚歎。而卞師傅本人,更是以身作則,堅守崗位,連用餐都選擇在院內解決。
隻見卞梁手提精心準備的飯盒步入院中,肖峰心中頓時明了。
這不僅是簡單的用餐安排,更是卞師傅為搶抓工期,不顧個人辛勞,全心全意投入修複工作的真實寫照。
此情此景,讓肖峰深刻感受到,在卞師傅身上,不僅承載著對傳統技藝的堅守與傳承,更有那份對古宅修複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執著。
時光悄然滑至午後三點時刻,肖峰心中不由自主地想到要去慕家做客的事,意識到是時候啟程了。
畢竟,去完慕家,他還得籌備下午去火車站接肖冬
勝和田鵬的行程,這兩個初到京城,必須有人去接。
於是,肖峰轉身,目光溫和地投向正忙碌著的木逸塵,輕聲細語地問道:“前往火車站,可有更為便捷的路徑推薦?”
木逸塵聞言,略一沉吟,旋即答道:“若攜帶行李,乘坐電車或許並非上策,倒不如尋一輛腳踏三輪車,既省力又便捷,直接拉回胡同?”
肖峰聽後,心中暗自盤算,考慮到路途不短,便作出決定:
“那你便安心留下乾活,跟隨卞師傅左右,虛心學習。我負責下午的接人事宜。
傍晚時分,他們便會抵達,你們務必在此之前,整理出一方可供他們睡覺的地方。”
這番話,恰好被一旁耳聰目明的卞師傅聽到了。
他爽朗一笑,聲音洪亮地
回應道:“肖先生放心,今晚西廂房便可鋪上床板,暫且安歇。至於整體修繕,不出三日,定能讓此處煥然一新,到時候睡在西房裡,就是王爺的待遇。”
卞師傅說這個話是有根據的,一方麵西房損壞不嚴重,另外他也是聽了晚上有人要住,就加緊收拾西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