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百音坊仿佛被晨光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較之昨日,每位攤主都披上了一襲從容不迫的老練外衣。
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展銷會甩貨的節奏,又好像他們早就會甩貨。
攤販們悠然自得地坐鎮各自的小天地,吆喝聲此起彼伏,卻不再似初來乍到時的急促與慌亂。
他們的吆喝聲轉而變得抑揚頓挫,如同山間清泉,潺潺入耳,悅耳動聽。
他們巧妙地調控著呼吸的節奏,將每一個音節都拉得悠長而富有韻味,仿佛是在進行一場聲音的盛宴:
“來來來,過往的顧客,駐足片刻,賞光一觀,此間好物,皆是品牌之物,廠家直供,無中間商賺差價。”
不論是售賣美食佳肴的,還是經營日用百貨、服飾穿戴的,這句口號幾乎成了他們的共同語言。
仿佛是從電視廣告中汲取的靈感,又或是從那些熱銷蚊香的攤點那裡學來的妙招。
因為,電視和蚊香,確確實實是電視熒幕上耳熟能詳的名牌商品,質量上乘,信譽保證。
這樣的吆喝,不僅吸引了顧客的注意,更增添了幾分市場的熱鬨與繁華。
如此這般,清晨的百音坊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的樂章,吆喝聲此起彼伏,高低交織。
如同山間溪流與瀑布的合奏,時而悠長纏綿,時而短促有力,嫋嫋餘音,不絕於耳,構成了一曲熱鬨非凡的市井交響樂。
百音坊,這個名字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
,它名副其實地化身為聲音的海洋。
各種叫賣聲、交談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起起落落,宛如自然界中最和諧的旋律。
讓人沉醉其中,忘卻塵囂,真切地感受到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氣與勃勃生機。
或許是昨日電視機那震撼人心的宣傳攻勢發揮了巨大效應,清晨的曙光初現,便已有絡繹不絕的顧客湧向電視機攤位。
人群從四麵八方彙聚而來,將電視機展示區圍得水泄不通,熱鬨非凡。
薛秉承,這位勤勉的領頭人,天邊尚未泛起魚肚白,便已起身,他吆喝著銷售科的人員,以及工人們,在一片忙碌中迅速整理好了銷售場地,準備迎接這突如其來的銷售熱潮。
他心中暗自驚喜,未曾料到如此清晨便能迎來開門紅的盛況。
這份突如其來的喜悅讓薛秉承與他的同事們興奮得連早餐都顧不上享用,直接投身於如火如荼的銷售之中。
與此同時,肖衛、楊梢、趙愛軍等人的攤位也早早地張羅開來,他們不僅售賣著曬乾的蘑菇,還擺放著誘人的變蛋與酸辣爽口的泡菜。
各式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
有趣的是,購買肖衛貨物的顧客們,紛紛放棄了讓肖衛直接打包的便利。
轉而前往鄰近青莽的攤位,挑選精美的竹籃子,再回到肖衛這裡,將心儀的商品小心翼翼地裝入籃中。
仿佛這樣一來,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一份生
活的儀式感與對品質的追求。
如此一來,不少食客聽聞柳壩變蛋的盛名,偶遇之下生怕錯失良機。
便毫不猶豫地購下兩個碩大的竹籃,將肖衛攤位上那些享譽四方的名牌小吃悉數裝入,直至籃中滿載而歸,方才心滿意足,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喜悅。
買個籃子提東西,這股風潮似乎席卷了整個百音坊。
無論顧客是選購清香宜人的蚊香,還是品嘗風味獨特的變蛋、泡菜、甘蘑菇,乃至韋名攤上的各式精致小吃。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搭配上一個竹籃,仿佛這已成為了一種時尚與品味的象征。
更有甚者,部分顧客在購得竹籃之後,意猶未儘,繼續挑選起花籃、果盤乃至小巧玲瓏的竹鬥等各式竹製器皿。
隻要是能裝物品的竹製品,無一不受到他們的青睞,竹器成為轉街購物時爭相搶購的熱門之選,因為手提籃子一邊走一邊買東西放進去太實用了太方便了。
肖衛在忙碌之餘,也不禁被這股熱潮所感染。
他一邊熟練地給客人挑選著圓潤飽滿的變蛋,一邊好奇地向顧客打聽:
“這些竹籃子真是搶手貨,你們怎麼這麼喜歡它們呢?它們究竟有何特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