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 丹術交流會2(修)(1 / 2)

嫁給鐵哥們 衣落成火 13726 字 3個月前

此刻,桑雲楚也盤膝坐下來,就在相距鐘采身側大約數步之外。所在的位置並不會打擾到鐘采煉丹,也能看到鐘采的所有反應。

鄔少乾和他師父薑崇光則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悄無聲息地坐在了靠後之處,不會擋住鐘采、桑雲楚的身影,卻可以將師徒倆完全籠罩在他們的保護之內。

·

在鐘采做好準備的那一刻,就已經沒什麼人說話了,幾乎所有丹師的目光都落在鐘采的身上,在看他如今的丹術如何展現。

就連六級及以上的丹師們也一樣在看,包括同樣前往了丹神木的那些——他們雖然看鐘采煉製過四級丹藥,但從四級到五級的難度比前麵幾個等級突破時更大是一方麵,想看看鐘采從丹神木歸來後在丹術上有什麼蛻變又是另一方麵了。

即使是其他八級丹師,也不會忽視鐘采。

因為他們都有預料,鐘采應當擁有九級傳承!其中有些手段和思路,也能從鐘采的煉製中窺得幾分。

桑雲楚敢讓自家弟子做示範而不擔心被高級丹師們冷待,也有這緣故在內——他們都得仔細地看!

·

鐘采不疾不徐地溫爐,一點兒也不著急。

他的手指不斷掐動,短短幾個呼吸時間裡,就已經換了三種手訣。

為什麼說是三種?

但凡有些傳承的丹師都可以看出來,每種手訣的掐動方式的不同的,有的手訣負責大開大合,有的手訣負責細枝末節,有的手訣在前兩者基礎上補漏。

每一種手訣操縱木火溫養爐子的程度是不同的。

·

在溫養之前,丹師必須將丹方整體記得一清二楚,並且嘗試的時候須得相當熟練,才可以確保爐子的每一寸都處於合適的溫度上。

除此以外,丹師還需要能完美控製火候,始終保持爐溫,又或者把準爐子冷卻的時機——舉個簡單的例子:倘若有藥材需要落在爐身底部、爐溫三分熱,那麼丹師可以一直將爐子的這個部位保持在三分熱,也可以掐準時機,讓藥材投入的時候爐溫剛好冷卻到三分熱。

究竟選擇哪種方式,也有多種因素乾擾。

比如需要三分熱的藥材是第四種投入的藥材,在它之前丹爐的同一個部位要先放入另一種藥材、用七分熱,那麼就隻能先就著七分熱來,然後再用其他手訣來調控溫度等等。

藥材越多,火候越複雜。

它們之間互相反應是千變萬化的,隨時可能出現特殊情況,都需要丹師進行及時調整。

火候的操縱向來都是煉丹的難點,丹師必須完全將丹方領悟,才能確保自己在煉製的過程中,每一種藥材投入丹爐後與溫度之間的反應恰當,也才能爭取在不損傷藥性的同時,將其發揮到最完美。

·

在眾多丹師的眼裡,鐘采溫爐很有一手。

大多數丹師能熟練使用一種控火訣就很不錯了,他們往往都是儘量將木火分為數股縈繞

在丹爐上,哪裡熾熱、哪裡少分些火焰?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都需要仔細操控。

鐘采卻是先後使用三種手訣。

木火在他的操縱下如臂使指,他可以輕易地先用一種手訣將木火分散細細灼燒,下一瞬就立刻變幻手訣、讓大火噴吐,還可以左右手分彆掐動不同手訣,輪番替換……種種施展,輕鬆且準確。

很多丹師眼裡非常麻煩的溫爐步驟,在鐘采的木火操縱下竟然顯得簡單極了。

而且鐘采煉製的是常見丹方——很多五級及以上的丹師都有這個方子,嘗試煉製過,所以鐘采動作順暢瀟灑中,他們又可以輕易發現,鐘采溫養出的爐子非常完美,任何一處的火候都沒有出錯。

實在是厲害!

·

等級越高的丹師就越有見識,所以當他們看清這三種控火訣之後,就已經基本參悟出一些其中的控火思路,能跟自己用過的控火訣互相印證,還能看出幾個溫爐的思路來,有所收獲。

同時,這三種控火訣裡,有些高級丹師也會其中的一兩種,但到底還是有陌生的,並且經由他們的分辨,看出第三種還是更精妙的……頓時他們就有些明白,隻怕這第三種就屬於丹神木饋贈之中的吧。

當然這也不絕對。

三種控火訣都是上上等的竅門,倘若剛好這鐘小丹王所會的是最後一種,反而前麵有所不知,那麼丹神木轉而送上前麵那種,也是很有可能。

這三種手訣配合起來使用,就成為了一種非常高效的溫爐之法。

·

不多會兒,鐘采已經徹底溫養完成了。

然後,他輕鬆地掐了幾下手指,木火就快速地回到了爐膛之下,安靜地灼燒——就好像之前那種張牙舞爪、浩浩蕩蕩的席卷丹爐全身的狀態沒有存在過似的。

就是舉重若輕、輕描淡寫的感覺……

接著,鐘采從旁邊的簍子裡拿出了一種藥材。

這藥材呈現出褐色形態,好像一個樹根,下方還有許多一寸長的須子。

鐘采手指在須子上來回撫動了幾下,掌心裡就已經出現了十根。

樹根的須子並沒有除儘,但整個樹根卻已經被丟到一邊不知何時出現的空竹簍裡,廢棄了。

仔細看去,鐘采手裡這十根須子跟大多數須子那種發烏的感覺不同,整體其實是有些瑩潤的,而且瑩潤之中還透出一抹淡紅色的光芒——這才是真正所需要的藥材。

鐘采隨手就將十根須子拋起來。

於是眾多丹師立刻又可以發現,須子有三根在上,七根在下。

鐘采袖子一掃,那七根在下的也飛了出去,而在上的三根則直接落進了丹爐裡麵。

刹那間,一股“嗞嗞”聲響爆發出來。

整個丹爐上升騰起一道濃鬱的白煙,並且飛快地就要往四麵八方擴散!

鐘采卻是也飛快地從簍子裡再取出一樣藥材,乃是赤紅色的葉片,很厚實。他將葉片攢在手心,手指用力,擠出了大量的汁液,也都

滴落到到丹爐之內。

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每當汁液落入幾滴,白煙就會消失一大片……這速度真是非常快,而鐘采也好像心中早有計量似的,當所有白煙消失的那個刹那,就有一股木火倏然躥起,將那半落不落的汁液瞬時燒乾!

同一時刻,鐘采將手頭的赤紅葉片也丟進一旁的竹簍。

就這樣,兩種藥材一起混在丹爐之內反應,丹爐本身不再出現任何異樣,隻有非常輕微的、火焰燃燒的畢剝聲時不時地響起,極偶爾的時候,還有藥材互相作用時的一些仿佛冒出氣泡的響動。

鐘采耳尖微動。

他似乎正是在隨著這“氣泡聲”在判斷藥材混合後的效果如何。

·

鐘采的一連串動作實在是太絲滑了,就在無數丹師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接連處理好兩種藥材,而且還度過了這種丹藥的第一個難點關卡!

不,應該說在他手裡,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點。

他好像天生就能精準掌握落在他手中的每一種藥材的藥性,從而把控需要使用的藥材的藥量。

那須子的數量就是根據藥性總量而定,後續那赤紅汁液滴入的分量則是根據須子包含的藥性而定。

無數的丹師在煉製這種丹藥的時候,都很難掌控那汁液的分量。

並不是說他們的控製力就不精準了,而是白霧一出就會立刻飄散,散開了自然就消失了一部分,要是沒能及時滴入汁液、後續滴入的汁液又僅憑當時縈繞在附近的白霧總量而定的話,就難免會有所缺失。

而如果丹師滴入汁液的反應足夠迅速,白霧倒是可以作為判斷依據了,卻難免會在最後一次滴入的時候掌控不準——比如前一滴就已經完成了中和,後一滴或者幾滴卻已經快落在丹爐底部了——這樣一來,想解決都難。

好在這種汁液缺少一些、多上一些都不會出現炸爐的現象,丹藥還是可以繼續煉製下去的,隻是又會導致兩個問題:

第一個,缺失了部分藥性,影響的是最後的成丹數目;

第二個,多出了部分藥性,就會化為雜質,影響的是最後的成丹品質。

兩種情況下,幾乎都是不可能產生極品丹藥的了。

而這,僅僅是第一個難點,也就是第一個限製因素而已。

五級丹藥的煉製可沒那麼容易,每種藥材的使用手段都必須是極為精妙的才行。

·

為什麼說這種丹藥常見,因為這就是融魂丹。

融魂丹正屬於五級中很常見的,因為但凡是這個境界的修者,都絕不可少地要服用這類丹藥。

其煉製的手法,也真的是非常繁瑣。

凡是涉及到元魂的丹藥,都非常繁瑣。

·

隨著鐘采的施展,丹師們互相也小聲地交談起來。

“剛才那幾種控火訣,你看清楚了沒?”

“看倒是看清楚了,但是如果真想

這麼施展卻是不可能,與鐘丹王比起來,我這手指就仿若殘了似的,笨拙無比,難以迅速轉換。”

“那兄台手頭就起碼有兩種控火訣可以用?”

“我等丹師,哪個手裡沒有兩三種手訣的,隻是使用的時候須得挑選出一種來用罷了。”

這些還真都是實話。

丹師們獲取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很多勢力內的藏書樓裡都會有這樣的手訣。或許手訣未必有鐘采展示出來的那樣精妙,但數目底蘊還是在那的。

沒有同時使用三種不同手訣來加快溫爐的速度,難道是他們不想嗎?

是他們壓根做不到啊!

多種手訣中,丹師們都隻能從裡麵選出一種最契合的來。

連兩種同時使用都不行,何況三種!

·

又有一些丹師關注過控火訣後,主要注意力就在那些藥材的處理上。

“鐘丹王那挑選藥材的方式,很是熟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