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並鋼(1 / 2)

茁壯的草根 半閒半散 4681 字 4個月前

() 自從有傳呼,寧向東總是隨身帶著,因為上麵有個時間顯示,雖然暫時還沒有開通呼叫業務,但是當個手表也挺好。

沒想到這該死的傳呼,早不響晚不響,偏偏關鍵時刻響了。

最後姐弟倆達成協議,誰也不出賣誰,隻是手表還是如願以償地得到了。

過了幾天,寧向東分配工作的事有了消息,如霍敏芝所願,他進了並原鋼鐵公司,最初寧家父母還以為會一波三折,甚至想拜訪一些老關係通通門路,結果根本不用費勁,並鋼今年急速擴張,兼並了很多小廠,對原廠職工重新調配後,出現了大量崗位缺口。

因此,對本年度所有待安置退伍戰士、待分配技校畢業學生,並鋼通通來者不拒。

不過剛剛招收進來的工人,雖然具備基本素質,但是專業方麵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所以公司決定,這批青工全部安置在廠總辦集中培訓,等到結業後才會分配到各個分廠。

經過兼並重組,並鋼如今有三個煉鋼廠,四個軋鋼廠,三十六個分廠,已經初具集團化規模。

此外,在附近郊縣一些偏僻地方還有幾個礦,其中最艱苦的是鵝關蛭石礦。

鵝關位於鵝嶺,曾經是一座雄關,自古以來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鵝嶺的山川地勢凶險,地質結構複雜,通往鵝關的路崎嶇蜿蜒,重載大車行駛非常不便,而且由於山石結構的原因,鋪好的路隻能靠人力夯實,承載力度就差了很多。

在大貨車日複一日地碾壓下,路基下沉,路麵形成了溝壑,越發增加了通行的險惡,素有“十八盤,在山尖,難於上青天”之稱。

並鋼總公司辦公室的培訓部是一座獨立的六層樓,教室設在頂層的大會議室。

總辦把這批青工分了三個班。

寧向東在三班,一共五十人,男青工四十八人,女青工兩人。

報到第一天上午,公司副總、總工、勞資處長分彆到各班巡視,並代表公司發表了重要講話,無外乎是以廠為家、努力工作、甘於奉獻、勇挑重擔等等。

下午才開始真正的崗位培訓,而第一課就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整整講了一下午。

並鋼整體設備老舊,最早是抗戰時期日本建立的,後來被國民政府接收,解放後在原有基礎又進行了修繕和擴建,而這一次擴建,是在國家推進企業市場化改革方針之後,公司領導作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決策。

然而原有的設備卻沒有替換,生產中難免發生各種故障,因為更新換代的資金缺口太大,所以冶金部遲遲沒有批複升級改造的請示。

而同時,相應的技術攻關也沒有跟上,這實際上成了並鋼目前改革發展的瓶頸。

就這樣學習了一天,新入廠的青工們對並鋼的曆史淵源,發展沿革有了一些切實的了解。

寧向東是冶院子弟,說起來學院當年和並鋼也算是親兄弟,即便這樣,有很多發展中的曆史故事也是第一次聽說。

廠史很有趣,隻是講的有點短,隨後是廠裡規章製度的詳細解讀,內容枯燥乏味。

寧向東坐在最後一排,身邊坐著技校畢業待分配好幾年的趙偉,還有一個長相非常老成的同學叫鄭村民。

這名字很有個性,寧向東來了興趣,一問之下,鄭村民老家在西北農村,是頂替他爹進的廠。

這些年為了能進城,他一直熬著不結婚,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在二十八歲時盼來了深山出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