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連軋帶鋼廠(2 / 2)

茁壯的草根 半閒半散 4607 字 4個月前

不過操作工上班時間都在各自崗位,自然也不需要坐車。

雖然,人員設備已經全部就位,但是連軋廠目前還無法投產。

不能投產的原因是,彆說生產工人,就連技術員也是外行。

眼下整個並鋼,沒有一個人熟悉機組的運行情況,即使是連軋廠的總工程師石宗勤也一樣,僅僅是了解生產流程,不敢說熟悉。

石總作為六十年代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學院的大學生,彆說在並鋼,就是在冶金部也是碩果僅存的技術專家。

哈工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1953年在偉大領袖親自關懷下成立的,第一任校長由陳賡大將擔任,同時也兼任政委。

哈軍工建校初期,成立了十一個係一百餘個專業,涵蓋了我軍陸海空全軍種的所有學科,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重點大學。

年輕時期的石宗勤,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軍人,所以能夠考上哈軍工也是他的奮鬥目標。

然而令人抱憾的是,等他考上這所學院時,是1966年9月,而恰恰在同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正式退出部隊序列,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從此與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失之交臂。

這次,並鋼決定啟用和委任本公司國寶級技術專家坐鎮連軋帶鋼廠,足以證明總公司的決心和這個項目在並鋼的分量。

經過反複的論證和考量,總廠最終決定,由石宗勤掛帥,分批派遣人員去武漢鋼鐵公司實習。

武鋼是最早引進連軋生產線的工廠,據說比首鋼還早,而且是直接引進的國外設備,上到決策管理層,下到具體崗位操作工人,已經有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生產經驗。

其實最早總公司的意向是派人到首鋼,因為從金陽省到北京的距離近一點,更加便於管理。

但是在向冶金部請示是,沒有被批準。

因為同期,攀枝花鋼鐵公司也要大規模派遣職工到兄弟企業實習,考慮到學習時間長,兩個國內主要的鋼企同時承擔培訓任務,有可能影響到全國鋼鐵生產任務的完成,冶金部在權衡後,決定兩個鋼企的職工合二為一,都到武鋼。

……

連軋帶鋼廠對新入廠的職工,首先進行了工段劃分:板坯車間、初軋機組、二軋機組、精軋機組、橫切機組,此外還有預熱爐班組、噴丸酸洗班組、平整分卷機組等等輔助段位班組。

寧向東他們三人被分配到了質監站。

質監站一共十二人,分了甲乙丙丁四個班,每班三人,對應車間生產班組的工作時間,也實行四班三運轉。

寧向東、鄭村民和趙偉劃到丁班,哥仨都挺高興,敢情從培訓部認識了,要奔著一輩子的交情去啊。

質監站在連軋廠辦公樓一層,就一間辦公室,麵積不大,站長和技術員的辦公桌擺在裡麵,基本沒什麼地方了。

站長張東是遼寧人,身高接近一米九,人稱大老張,技術員溫國慶,畢業於北京鋼院,老家湖北,老婆就是土生土長的並原人,據說也是為了愛情,追隨妻子來到並原這座北方內陸城市。

三人進去報到的時候,趙偉疑惑地看著房間的麵積問:“這麼點大個地方,您二位坐著都嫌擠,我們哥仨往哪安排呀?”

溫技術正抱著一本《板坯熱送熱裝工藝和氣化冷卻工藝》的材料在摳字眼,聽到趙偉問話,扶了扶眼鏡道:“這裡是辦公室,倒班工人的工房在樓後邊。”

“哦哦……”

三人來到樓後,隻見一座水泥預製板搭建的排房立在鍋爐房旁邊。

“這**的也叫工房?”

一看環境,趙偉忍不住罵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