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樁野史(二)(1 / 2)

茁壯的草根 半閒半散 3250 字 4個月前

蔡義和給眾人講的明史,更多的是他自有明以來各種各樣的拾遺、夜話、雜談類的資料裡能夠查找得到的野史,其中有明清古言版本,有海外回流版本,還有近期一些學者的心得體會,漸漸從浩如煙海般的文字敘述中觸摸到一條比較清晰的脈絡,那就是朱炆是被潘正在蘇州府吳縣穹窿山找到的。

“朱炆是朱標的兒子,他父親雖然沒當過皇帝,卻一直是太子,而他是第一皇孫,從出生起始終養尊處優,倘若一開始就逃到鵝嶺這樣窮山惡水的北方之地,有點不太可能!”蔡義和思索的說道:“而蘇州府離應天府南京很近,所以他最有可能去了那裡,而我查閱野史資料,也曾找到關於潘正造訪蘇州的記錄……”

潘正本是河北吳橋人,自幼學過雜耍,故而手靈活,年少時隨家人在北平謀生,被燕王府裡的管家看中,收留在府內做了雜役,其後機緣巧合,一直隨侍於朱棣邊。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朱炆有個妃子,這妃子家有門親戚,祖上遺落一支血脈在河北,而這家人恰與潘正家交厚,後來燕王朱棣坐了皇位,那妃子家靠著這門親戚,通過潘正的關係,九死一生從嗜殺成的永樂帝手中脫了命,而不久後潘正恰好受命暗尋不知所蹤的朱炆,那家人感念救命之恩,便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那個妃子追隨朱炆逃走之前,曾派人通知他家一起走,所去之地正是蘇州府。

蔡義和說道這裡時,東廊坊滿座唏噓不已,朱炆貴為一屆天子,卻所托非人,丟了天下也是命中注定的事了。

潘正在蘇州吳縣找到朱炆時,他邊隻有那個河北老婆陪伴。

也許是時運未儘,兩位河北人偶遇鄉親,在遍地吳越軟語的環境中,倍感親切,潘正亦或不忍對方國破家亡的慘境,總之他忽然選擇了棄富貴而從患難,把自己的未來奉送給了朱炆。

“這個潘正真是個人物啊!眼看著榮華富貴享用不儘,竟然棄之如敝履,如此選擇實在令人費解。”耕夫聽到這裡,連連搖頭。

“潘正此舉,我也想不明白,書中亦不曾提起,我推測一定是他有什麼事,引起朱棣的猜忌,因此才兵行險著,把命運賭在朱炆上冒死求活,”蔡義和說道:“而且他在江蘇找到朱炆後,立即提出前往北地避亂,理由是離開朱棣所在的南京城越遠越好。”

潘正老家在河北,對那裡非常熟悉,因此蔡義和的一番推論也有一些道理。

“誰知剛來到河北,朱棣以天子守國門之名,也遷都至北平,並改名為北京,應天府也改為南京,潘正和朱炆處心積慮,卻天不遂人願,隻好再次遷徙,遁入鵝嶺群山了卻殘生。”

“正史之中,記載朱棣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才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但難保不是他聽到什麼風聲,所以來到北方,為了更方便尋找朱炆。”聽了蔡義和的講述,寧向東也忍不住發聲說出自己的看法。

“小寧所說也有些道理,”蔡義和說道:“不過前提是我找到的這段曆史是真實的,如果隻是傳說,那還是要尊重曆史,畢竟明朝永樂年間,也是曆史上頗有建樹的朝代,朱棣不是明君,但確實是個能君!”

聊到這裡,太陽已經徹底西沉,眾人這才感到饑腸轆轆,中午那頓暴飲暴食,在蔡義和一下午獨門茶葉的化解下,竟然全都代謝消化了。

“怪不得你這麼瘦,這茶刮油太猛了!”耕夫讚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