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健後來也得知了這一消息,摩拳擦掌的說消防安全這一塊由他負責。他就是學這個的,如今剛讀完大3。有個實踐的機會就擺在麵前,他怎麼會不高興。
寧慧敏卻遲遲沒有回家,直到七月中旬才往家裡寄來的一封信。信裡的大致內容說,自己要在暑假時留在學校補課,然後就是要學費了。
寧誠夫妻倆看了信後心裡五味雜陳,也沒敢把這事兒和家裡人說,隻默默的把學費彙去了安瞬市。
那邊農貿市場在火熱的建造中,這邊兩位村長找來了兩個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輩,一起去了寧家商討此事。
寧秋事先做了統計,按設計圖上的計算,一共有478個攤位。其中肉類攤位有32個,水產類有21個,這兩類的攤位麵積比較大,當然租金也高,餘下的都是三平左右的小攤位。
“咱們兩個村子加在一塊兒就有六百多戶,這不好分吧?”一位滿臉褶子的老頭率先開了口。
“是啊,咱們村家家戶戶都養豬,這才32個賣肉的攤位,怎麼分啊?”
“兩個村也沒養魚的,要不把那賣水產的攤位也改成賣肉的?”
寧秋在一旁靜靜的聽著,直到幾位的談話陷入了僵局她才開了口。
“我有個提議,幾位長輩想聽聽嗎?”
來之前兩位村長就和幾位長輩介紹了寧秋,下山村的幾位老者自不用多說,都知道寧秋聰明能乾。幾位三合莊的老者在得知寧秋就是出資者後也不敢小覷,都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見幾位老者都看向自己,寧秋繼續道。“村裡各家種的蔬菜瓜果就那幾樣,我們完全可以把村子裡所有的農產品都整合一下。就拿土豆來說,把村裡種植的優質土豆集中在一塊兒,在菜場租個攤位集中銷售。”
......
有人就問了。“可這怎麼算錢啊?”
“由村長和各位定個零售價,每家每戶交上來的土豆數量和質量都得把關,找人專門售賣。”
“這會不會太麻煩了,如果賣不掉又怎麼算?”
“聽著是比較麻煩,每家每戶交多交少,也不好算。但各位想想,如果讓自家去買,家家戶戶就成了競爭對手。你家今天賣2毛,明天我家賣1毛9,後天就會有人賣1毛8。大家都想把自己手上的貨賣掉,在價格上就會越壓越低,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但大夥兒集中起來一起買,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況且量大了,還能搞批發。這樣一來租的攤位少了,相對的成本就降低了,不是嗎?”
見幾位還是猶豫不決,寧秋繼續和大家分析。“咱們這個是農貿市場,不但可以零售還能批發。咱不用在每月的那兩天等著城裡人來收我們的菜,我們就在農貿市場等著他們來買。”
各位爺爺奶奶,現在國家的政策變了,我們也得改變思路。咱們一個村,就好比一個農產品的生產廠家。咱們要把整個村子的農產品整合起來,這樣才更有競爭力,才能吸引大客戶。
我知道這麼做會很麻煩,咱們一步步來。蔬菜瓜果量大,價格漲幅也大,計算價格會比較麻煩,咱們把這塊兒放一放。
咱從肉類開始。肉類的價格比較穩定,每家每戶最多也就養三到四頭。以一個村為單位集中在農貿市場出售,你們看怎麼樣?”
張長旺琢磨著寧秋話裡的意思,“那這豬該怎麼收?收誰家的?總不能一口氣把全村的都收上來,天這麼熱不得壞了啊?”
寧秋想了想,“抽簽吧,哪家想賣村長就記下,然後賣一頭抽一頭。當然得製定兩個價格,一個是零售一個是批發。”
“那這零售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