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量子力學(2 / 2)

“去去去,必須去,現在還能報到名嗎!?”

“你急個啥,這是科普講座啊老哥,又不是演唱會,還能一票難求不成?行了,已經報上名了,周日我來接你?”

“不用麻煩了,我自己去就好。”

“客氣啥,反正順路,那周日見,拜~”

掛掉電話,吳斌在心裡感慨了句這家夥還真強勢之後便繼續準備做他的驗算。

“吳斌哥,潘建偉教授是誰啊?難得看你情緒這麼激動。”這時沒忍住好奇心的顧佳琪的走過來問。

要說潘建偉,這也是國內一位“飽受爭議”的頂級科學家。

在他歸國不久後,方舟子就以一篇《潘建偉是騙子的嚴密證明》的文章將他給推到了公眾視野中。

而他抨擊的是什麼呢?自然就是潘建偉教授的研究領域,量子信息。

首先何為量子?簡單來說它就是“離散變化的最小單元”,比如你登台階時,隻能上一個台階,腿長一點的能上三個,四個,但你不可能上半個台階,這就是離散的感覺,而量子就在微觀世界中扮演著台階這個角色。

如何來準確的描述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理論,就是量子力學。

目前量子力學為人類做了哪些貢獻呢?

非常多。

因為宏觀物質的性質是由微觀結構決定的。

就比如同樣是一塊玻璃,有的一摔就碎,但有的卻可以防彈,這就是改變了它的微觀結構所產生的變化。

在1900年,普朗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時,第一次發現必須把某個物理量當作離散變化的,在黑體輻射中這個物理量是輻射攜帶的能量這個基礎之後。

愛因斯坦、波爾、德布羅意等人都先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概念,慢慢的就形成了量子力學龐大的應用範圍。

期間有個讓許多吃瓜群眾誤解的真相就是,愛因斯坦其實是因為在解釋光電效應時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不是大眾所熟知的相對論。

再之後,海森堡和薛定諤又進一步強化了量子力學,這兩人一個先用矩陣的數學語言給出了一套能夠精確描述任何微觀現象的理論,一個用微分方程的數學語言又給出了另一套理論,並且很快證明這兩個人的兩種理論是等價的。

從那以後,人類就算是闖入了這個神秘的微觀世界,並創造出了大量可以被稱為奇跡的事物。

因為量子力學為人類解釋了導電性、導熱性、硬度、超導、超流等一係列日常中可以見到的多種物理現象,所以後來現代社會的技術成就,幾乎都和量子力學有關係。

而要初步了解潘建偉教授研究的量子信息是什麼,你就得知道量子力學的框架,其中包括了疊加,測量以及糾纏。

而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對量子態的變換。

這些概念對人類來說全都充滿了神秘感。

首先比特是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一個有且僅有兩個可能的狀態,也就是0和1的體係。

這就像拋硬幣,結果不是正麵,就是方麵。

這時量子力學中的第一個神秘概念,“疊加原理”就登場了。

它表述的概念是如果兩個狀態是一個體係允許出現的狀態,那麼它們的任意線性疊加也是這個體係允許出現的狀態。

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實驗就是說的這種現象。

指的是箱中的貓處於死與活的“疊加”狀態,必須要等到打開箱子看一眼貓才能決定它的生死。

這就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的事情,除非你進行觀測,否則一切都是不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