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探索的動機第一更(2 / 2)

隨後開普勒又總結行星的運動規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說完這些,潘教授突然抬了抬的眼鏡說:“首先強調一下啊,我呢,是不信教的,但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件事,曾經的的確確讓我覺得非常神奇。”

“那就是1642年伽利略去世之後,1643年,牛頓出生了。”

在介紹完這位天才的事跡之後,潘教授的總結語就是。

“為何牛頓在科學界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為他告訴了人類,為何蘋果會落地,為何行星會圍繞太陽轉動,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計算的。”

“這樣一來,就帶來了人類曆史思想上最大的一次解放,人類從此了解到,世界是獨立於人類而存在的,人類可以對這個世界進行凝視,深思,可以對世界的一部分進行了解和研究。”

雖然這些知識吳斌都知道,但他還是在做筆記,因為這種將整個人類史與科學史串聯起來的講座讓他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要將一大堆事件整理成一條明朗的主線,也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接著潘教授又介紹了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懂得了電可以變化為磁,磁通過運動又能轉化為電,如今我們可以發電,就是得益於此。

再接著麥克斯韋又用一個方程組,將光、電、磁這些看似獨立的現象全部給統一了。

最後引出普朗克的量子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對相愛相殺了百年的理論。

而它們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要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至於科學家們為什麼對宇宙的起源如此好奇,原因也很簡單。

舉個栗子來說,你在餓到不行的時候天上突然掉下來一碗飯,你狼吞虎咽的吃完了。

然後到了第二天飯點的時候,天上又掉下來了一碗飯。

就這麼舒舒服服的吃了一個星期,但你卻開始擔心了,為什麼天上會掉飯下來?如果它明天不掉了呢?我不是又要挨餓了?

於是有了這個想法的第二天,你把一半的飯吃完,剩下的一半就用來研究,想要以後自己也能做出飯,這樣就不用擔心再挨餓了。

例子很粗淺,但表達的道理卻是很深刻,世間萬物中,不管你想要去了解什麼,都得從它的源頭,也就是最基礎的部分學起,不然學的再多,也隻是學了個型,學了個皮囊。

照著飛機的樣子造出一台飛機的外殼,就能飛了嗎?當然不能。

而這,就是這麼多代科學家想要了解宇宙起源的原因。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