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人形塔吊(1 / 2)

我體內有個黑洞 明漸 4961 字 6個月前

十月份。

田子嶺,黑洞小鎮。

盆地中央的“科技之塔”,最近已完成了塔基的高標號水泥澆築工作,重量超過一千萬噸的承重塔基,裡麵使用了上萬噸重的超鐵鋼筋作為骨架,另外在塔基的中央,留下了一個表麵絕對水平的截麵積為38平方米的超鐵台墩。

便是這個台墩,會支撐起“科技之塔”99%以上的質量,平均每平米要承載十萬噸以上的份量。

專業施工隊用了三個多月,將承重塔基澆築完成,超鐵台墩設立完成……衛明將其表麵加工到高低誤差不超過1微米的程度,並留下數千個直徑1.5厘米的深孔,這是為了插入超鈦鋼筋的預製孔。

此外在距離田子嶺不到一公裡的山腳,一座占地二十餘畝的預製件工廠,早已建造了起來,利用鳳凰切割機床的水滴晶體切割刀,可以像切割木料一般,處理各種各樣的材料。

工廠中還有激光焊接設備,可產生上萬度的高溫,將超鐵、超鋁合金等材料零件,焊接成一個個的預製組件,且誤差不會大於1微米……當然高溫條件下,超鐵等材料很可能發生變化,甚至瞬間膨脹,故而有不少關鍵部件,是衛明利用小黑,將兩塊材料間的空氣抽光,各削去一層,再讓接觸麵產生鋸齒狀咬合,最終融為一體,效果比焊接好得多。

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

一個個幾百公斤的小零件,組成一個幾十噸重的大件。

多個幾十噸重的大件,變成一個從幾百噸到上千噸重的“預製件”。

然後像是“搭積木”一般,將這些“預製件”組合到一起,構成一座高度超過千米的“科技之塔”骨架,再在骨架的基礎上,填充其他材料,進行內部裝修,通水通電通網,最後可以入駐使用。

比如說預製工廠花一個多月時間,拚接組合成的第一個“預製件”,重量足有3000多噸,正是跟超鐵台墩進行對接的“蛋底”,70%成分都是超鈦,價值超過三十億。

但是問題來了!

三千多噸重的預製件,怎麼越過上百米高的山頭,搬運到直線距離近兩公裡的盆地中央?

用重載卡車運?

還是用長臂吊機吊運?

隻是三千多噸的大家夥,除了那種擁有上千個車輪的蜈蚣板車,沒有任何工程機械能承載得了吧?

但山上路陡,並不平坦。

即便開辟了一條寬二十米的鋪了碎石的大路,但以第一個圓形預製件的三十多米的直徑,肯定會在半路遇障礙物卡住,根本通不過。

有工程師還想到了空中吊運的辦法,隻要80架左右的藍鯨運輸機,同時協作,完全有可能吊起這個大家夥……隻是危險係數比較高,且不便於高精度安裝。

幾乎所有方案全部被否決。

怎麼辦?

如何才能解決搬運走這個大家夥?

10月3日。

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

第一塊預製件組合完成的當夜,工程師剛開始感到頭痛傷腦筋的時候。

這塊三千多噸重的擺放在露天的預製件,突然擺脫了藍星對它的吸引力,緩緩的懸空漂浮了起來。

十米、三十米、五十米,上百米的高空。

預製件如同ufo般漂浮於空中。

再緩緩向西,越過山頭,定在了盆地中央的超鐵台墩的正上空,再緩緩下降。

……

超鐵台墩旁邊,有上百人在那等待。

工程師李正,揉了揉自己犯困的眼睛,嘟囔的道:“晚上安裝預製件?特麼預製件在那裡?吊機設備在那裡?還連施工燈都不能開,隻能戴個頭盔燈,黑布隆冬的怎麼工作?”

“完全是在瞎搞、胡鬨、異想天開!什麼都沒有怎麼安裝,難道會從天上掉下來不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