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1 / 2)

皇帝奮鬥日常 容默 6397 字 3個月前

《皇帝奮鬥日常》文/容默

第一章

延和二十七年七月,東宮。

轉眼間,裴清殊獲封太子,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

自打去年裴清殊入主東宮之後,皇帝便封自己的心腹大臣、內閣首輔嶽安為太子太師,以《資治通鑒》為基礎,向裴清殊講授為君之道。

過去,裴清殊不是沒有讀過《資治通鑒》。隻不過那個時候,他還不是以太子的身份讀的,讀書時的心境自然與如今截然不同。

嶽安今年五十二歲,在朝為官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在皇帝的授意之下,他將自己畢生所學傾數傳授給了裴清殊。

今日,便是他給裴清殊上的最後一堂課。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資治通鑒》的通讀。更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昨日頒下了罪己詔,曆數自己在位二十七年來的種種過失。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早已生出退位之心。如今這罪己詔,便是他退位的前兆。

裴清殊這個太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更進一步了。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皇帝的退位詔書會下得那麼果斷,那麼乾脆,和他過去二十多年來的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裴清殊得知皇帝禪位的消息之後,好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雖說皇帝早就私下裡同他表達過自己退位的意願,但裴清殊一直都沒有答應。

這不僅僅是他想或者不想的問題。

身為太子,他決不能答應皇帝退位。

儘管他是皇帝最寵愛的兒子之一,但君王之大忌,就是有人圖謀自己的皇位,哪怕這個人是太子也不行。

對此,裴清殊的養母傅皇後也深表讚同。

“我看得出來,你父皇是真心不想再繼續做這個皇帝了。不過他在位這麼多年,若是他一提出退位,所有人就毫不猶豫地去附和他,未免太傷他的心。”坤儀宮裡,傅皇後慢條斯理地分析道:“你且再等一等,等到群臣都勸說不了皇上之後,你再繼續推辭一番。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你再答應登基。”

裴清殊頷首道:“母後所言極是。”

彆看裴清殊這個太子現在看著風光,二十年之前,他卻是在冷宮裡出生的。

當年,裴清殊的生母儷皇貴妃被人栽贓陷害,致使皇帝在誤會之下將懷著身孕的儷妃打入冷宮。

裴清殊在冷宮裡長到四歲半,才被接出冷宮,送到如今的傅皇後、當初的傅淑妃那裡撫養。

除了裴清殊之外,傅皇後膝下隻有一個女兒。因此她對裴清殊十分疼愛,母子二人推心置腹,關係甚至比裴清殊和他生母的關係還要好。

傅皇後的話,裴清殊自然是聽得進去的。

如同傅皇後所說,皇帝現在退位之心已定。從下詔之後,他就拒絕再處理任何政務,拒不出席大朝會。

內閣之中,奏折堆積如山。

無論是怎樣緊急的公務,皇帝都咬著牙拒不處理。

群臣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堅決反對,開始逐漸動搖。

既然皇帝下詔退位,並非說說而已,那麼他們現在最需要討好的人就不是這位即將退居後方的“太上皇”,而是裴清殊這個新皇了。

有些人膽子比較大,不怕得罪現在的皇帝,就十分積極地上書,懇請皇太子登基。

皇帝現在可以說是撂挑子不乾了。內閣大臣們剛開始還追著皇帝求他朱批一些重要的奏章,結果皇帝乾脆收拾行裝,搬去了河北行宮,讓大臣們找不到他。

閣臣們沒有辦法,隻能把奏章搬去太子那裡。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奏請裴清殊登基的折子無數。

裴清殊以“父皇尚在,恐負不孝之名”為由,堅持不肯使用禦筆。

直到七月二十五日,皇後傅氏也下了懿旨,命皇太子繼位。

在傅皇後的授意之下,太子太師、首輔嶽安率百官跪拜於東宮之外。

傅皇後手捧玉璽,親自將皇帝玉璽交於裴清殊手中。

太子初時辭而不受,直至傅皇後垂淚,請太子以國事為重,以順為孝,太子方含淚答應下來,接過了傳國玉璽。

此時,裴清殊玉璽在手,百官擁護,登基已是名正言順。

為了儘快處理延和帝積壓下來的政務,禮部和欽天監在緊急商議之後,將裴清殊登基的日子定在了下個月初八。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延和二十七年八月初八,皇太子裴清殊順應天命,繼承大寶,改元“雍定”,是為雍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