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平行世界的奧秘(二合一)(1 / 2)

() (二合一,4000字)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這是封神世界流傳頗廣的一句話,習通在地球上時也多有耳聞。

眾多修道之人心知這49份天道與自己無緣,強求不得,所以將目標轉移到遁去的1,並且因此產生各種聯想和猜測。

隻是,始終沒有後文。

習通也很疑惑,這遁去的1哪裡去了?

便是找到這個1,也隻是50份天道,怎麼總覺得殘缺不全呢?

聽到習通的話,鴻鈞眼睛中光芒流轉,仿佛欣慰,又像是讚許。

“你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很不錯。”

頓了頓,鴻鈞緩緩說道:“少年人,聽我講個故事吧。一個關於世界連接紐帶的故事。”

老頭揮手一甩,銀光如匹練,光點億萬,恍如銀漢。

習通卻看到了無數個明亮的星辰,更看到無數星辰縫隙中扭曲變幻,乍消乍現的空間縫隙。

類似的場景習通曾經見過一次,當初攻略完仙劍世界,在盤古那裡看到的。

隻是這次,鴻鈞展現的更加清晰,更加直觀。

天圓地方是錯的,天圓地圓也是錯的,星雲銀河也都是不完全正確的。

因為空間內部和外部的視角有區彆,而習通現在的視角正是世界的外部。

這條綴滿明亮光點的匹練便是宇宙、世界。

這條匹練悠遠而漫長,俯仰不見起始,顧盼未知彼端。

“曾經有一個古老的世界,天生強大,生靈眾多。大地厚德載物,物華天寶,天道自強不息,萬物有靈。”

“萬物豐盛,人族大興,執掌天道,一路晉升。世界的本源不斷壯大,體量也不斷擴張,最終超越了極限,躋身更高層次。”

習通心中立刻想到了“永恒”。

超武世界之上便是永恒的存在。

“然後,這個世界成為了其他世界的獵物,一個誕生時間更久,物種更加昌盛,文明更加強大的世界。”

“不敵之下,這個世界隕落了。隕落之際,世界保留了幾個最強大生靈的本源。”

“當世界複蘇時,這幾個樣本重新萌發生命,誕生了初龍、初鳳、初麟,以及其他一係列以‘初’命名的物種。”

初?

習通心中隱約明白過來。

傳說,妖族天庭建立之前曾經發生過一場大戰,參戰的三支主力便是龍、鳳、麒麟。

其中初鳳誕生的後裔便是鯤鵬、孔宣。

“不,不是你想的那樣。”

鴻鈞仿佛看穿了習通的想法,手一揮,匹練般的光帶分出一道幻影,更像發出一道枝丫,成了y狀,其中一道繼續向前延伸,另一道則變得虛幻朦朧,消失不見。

“初鳳誕生鯤鵬和孔宣,但是初鳳和兩個孩子分彆屬於兩個世界。”

“用你可以理解的說法就是,平行世界,或者說交叉時空。”

平行世界很好理解,交叉時空則是說兩個平行世界因為某種特殊原因產生了交集,就像x一樣。

孔宣、鯤鵬便是x的那個交點,也是兩個時空交叉誕生的結果。

類似的結果,還不知有多少。

習通目光盯著那條分出的枝丫,看著它消失的方向。

“所以,它就是遁去的1?”

“所以,洪荒世界中才會有那麼多天地未開便已經誕生的生靈?”

“所以……”

習通瞬間明白了!

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如果是一萬年後的雞來這裡生了個蛋呢?

平行世界a的雞來平行世界b生了個蛋,孵化出雞這個族群。

平行世界b的雞又去平行世界a生了個蛋,孵化出雞這個族群,然後達成了前者。

妥妥的無中生有。

可是不得不承認,這種事情很有操作性,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鴻鈞點頭,“世界隕落之後,文明重新誕生,隻是這次,世界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不再是單一的世界,而是眾多的平行世界。”

“這些世界同根同源,彼此之間互相牽扯、影響,互為因果,牽一發而動全身。卻又平行永不相交,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存在。”

習通目光一冷。

“我在地球上,曾經遭遇到一個名叫尤裡的熊,它是從尤裡世界降臨的嗎?”

“我在亞特蘭蒂斯世界收服了哪吒,他是天道故意降臨的嗎?”

鴻鈞點頭,“沒錯,還有大魔導師劉秀。”

“這就是多重平行世界的好處,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同時,任意一個世界遇到外敵入侵,都可以從其他世界請援兵。”

“視情況,援兵的強弱也不同。當然,這也是一種考驗,如果目標通過考驗,可以將其同化為本世界體係的一員。”

“比如,闡教、截教、人教、西方教。”

習通搖了搖頭,或許《封神演義》中聖人們打完封神大戰,瓜分世界本源,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拍拍屁股走人。

可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下一個世界還是換皮的封神世界。

到那時,他們便會像尤裡、哪吒一樣,成為鴻鈞的禦用打手,幫他料理其他世界的麻煩事。

高!

實在是高!

“隻是,鴻鈞老頭,我很納悶,你告訴我這些,就不怕我逆反嗎?”

鴻鈞好笑的看著習通,“你會嗎?”

習通啞然。

鴻鈞萬物不沾,沒有任何因果牽扯,他與習通也不存在任何仇怨,習通沒理由和他鬨掰。

再者,封神世界已經落入習通的掌控,更是將這個世界改造為中立的,彙通諸天萬界的交易世界。

便是衝著這個世界的產出,習通也不會輕言放棄。

最最重要的,習通是地球人,原本就是平行體係諸多世界中的一員。

鴻鈞再次揮手。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