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隨時都有可能死去,他的變法也隨時可能因為他的死而停止。
好在嬴政才二十一歲,正如初升的太陽一樣冉冉升起。
呂不韋設想的最好的未來,就是嬴政的思想完全變成了呂不韋的形狀。
嬴政接受《呂氏春秋》中任賢、擇相、知人、納諫等一係列約束君權的要求,呂不韋得以繼續保持大部分權利,君臣二人合力變法,給這江山日月換個新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呂不韋都覺得這個想法隻是一個夢想,甚至是妄想。
但嬴政今天表露的態度卻讓呂不韋看到了希望。
呂不韋迫不及待、無比誠懇的叮囑:
“王上切記,便是微臣再忙,王上但有不明也可隨時來問。”
“微臣所做之事較之王上的學習而言,不及萬一!”
“切莫因小失大啊!”
嬴政趕忙拱手:
“寡人知之矣!”
“那,寡人為王弟壯行之事?”
呂不韋避開了這個問題,隻是溫聲勸諫:
“道理從來都不是孤立的。”
“正如德治當以法治為輔,無為卻需有為而成。”
“《重己》篇有言: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
“意思是說:禍患並非無故降臨,而是人的所作所為招致而來,所以,君主應該修身以載道,尤其要重視招致禍患的原因。”
嬴政若有所思:
“便如孟子所言的: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
呂不韋欣然頷首:
“然也!”
“而今天下紛亂,五國伐秦之戰方才過去兩年,各國對我大秦仍是虎視眈眈,鹹陽城外並不安全,此乃岩牆也!”
“王上若離城相送,那便是立乎岩牆之下,更是招致禍患之舉。”
嬴政恍然大悟的點頭,又把話題拽了回去,誠懇的追問。
“那仲父以為,寡人究竟該當如何?”
呂不韋是不希望嬴政出宮的。
呂不韋可以確定韓係外戚中一定有人想要刺殺嬴政!
嬴政一死,王位就有了懸念,嬴成蟜和嬴扶蘇都有機會。
但他們是有機會了,憑著嬴政仲父身份才坐穩相邦之位的呂不韋可就沒機會了,更彆提實現什麼理想。
然而呂不韋同樣不想打擊嬴政的學習積極性,這可是嬴政第一次學《呂氏春秋》以致用,總不能讓嬴政無功而返吧?
略做思慮,呂不韋給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王上可送長安君至城門。”
“如今大軍已雲集於城外,王上於城門處亦可檢閱全軍、全兄弟之情。”
嬴政大喜拱手。
“多謝相邦!”
隨即嬴政就快步下了高台,拉住了嬴成蟜的胳膊,雀躍而呼:
“王弟,寡人送你出城,為你壯行!”
嬴成蟜滿是燦爛的笑容:
“此乃全軍將士之幸也!”
看著兩兄弟拉著胳膊往外走,呂不韋不由得露出笑容,輕聲喃喃:
“終究還是孩子心性。”
長身而起,呂不韋看向群臣,朗聲開口:
“諸位同僚,王上親送長安君,為將士們出征壯行,此乃仁君之舉。”
“我等身為臣子,自當隨行相伴,為王護駕!”
一眾朝臣當即拱手:
“唯願同往!”
他們想一起來,但嬴政卻不想帶著他們。
吩咐蒙恬率侍郎圍繞身周,嬴政就把呂不韋等人和自己隔離開來。
確認左右沒有外人,嬴成蟜笑著調侃:
“以愚弟出征之事做契機,得那相邦歡心。”
“王兄,你可得好好補償愚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