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建造後期,梁川就很少到新房子來察看。一來事情太多,抽不開身,一天天的事情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儘頭,夜裡還要練習斧頭,二則這幫螺城師傅完全不用他來操心,德藝雙馨幾個字配在他們身上毫不過分。
梁川與趙發達坐了一會,梁川沒想到什麼好的主意,設計這東西要麼實地考量,要麼畫在圖紙上,嘴巴上說就是天方夜譚霧裡畫雲。趙發達說一些時下比較流行的設計樣式,梁川都無所謂,放權給趙發達讓他在膽的去弄。
天剛蒙蒙亮,趙發達他們就動身了,梁川聽到聲響,躡手躡腳地起床,看了一下還在睡夢中的藝娘,暖心地笑了。梁川撿起藝娘壓在身下的被子,輕輕給她蓋上,然後關上房門輕輕走了出來。
屋外四個老師傅已站立多時,等梁川收拾好了,不急不徐地說道:“東家不吃點早飯就走嗎?”
“你們吃了沒?”梁川反問道。
“我們還沒,過去徒弟們會做早飯,吃他們的。”趙發達回答。
“那你們讓徒多幫我準備一份,今天我蹭你們的飯!走吧,去看看。”
新房外麵,太陽還未露頭,埋起了幾處鍋灶,鐵鍋裡升起緲緲白煙,小徒弟們圍坐成一圈已經開始吃著早飯。
見頭家和東家來了,幾個夥計便放下手裡的碗筷,麻利地給四個大師傅盛好飯,端到他們手中。
“給東家也盛一碗飯!”趙發達示意小徒弟。
“好嘞!”
小徒弟端來一碟曬乾的蘿卜條,還有一小盤的醃鹹魚,“東家菜我給您放這了。”
趙發達老臉有些微紅,“這菜有些寒酸,東家你還是回家去吃吧。。”說完想把菜碟子拿回去。
“老趙你這是乾甚。。”梁川搶蘿卜乾和鹹魚搶了回來,夾了口魚乾,鹽放得有些多了,味道太重,但是明顯是溪裡麵的小魚,味道不重的話,風味反而減了,再說他們喜歡食物裡鹽多放一點,這樣乾活有力氣。
主食是粥,大米有點微黃,因而煮出來的粥也沒有後世的精米那般白亮,米糊微稠。已經是稀飯了,或是不吃稠一點,上一會工就兩眼冒金星。清香的米粥賣相不好,味道確相當的迷人,糧食美味無需調料就直往鼻子裡鑽。
大家已經知道了梁川秉性,這個東家隨和大方,一起坐在灶台邊吃著早飯,迎著黎明到處充斥著歡聲笑語。
三十多個人從去年年底忙到了現在,眼見著原來著火的廢墟平地起大厝, 連過年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工期,一刻不停地做到了現場,房子的規模總算出來了。他們好久沒有做過這般大氣的華宅了,今年忙完這一筆,相信一個個能分到不少錢。
新房子的大門還沒有裝上去,古代的木門都是要用陳年老料。新料木材裡含有大量的水分,風乾之後,木材大小會驟然縮水。如果一開始就按照大門的尺寸做出來的門板,剛做好裝上去是嚴絲合縫的沒錯,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漸漸地就變小了,兩個門板之間有了間隙,到最後想合上都合不上。
趙發達之前讓招弟去請示梁川,這家裡的木材要用上等老料,還是普通的老料,招弟回來跟他說,用的料子不假就行了,人生短短百年,這座宅子也不是想流傳千年,五代之後,就要換了,用好的材料乾嘛,屯紅木嗎?宋代的古民居傳到後世,能留下的來有幾座,大多還不是歸於曆史的塵煙之中。
他想起了老家的一句話:生吃都不夠,還要曬乾。
這宅子有些清源的風格,高牆以下是白灰,牆基下麵卻是石頭砌的,要是完全清源的風格,牆基以上會用紅磚貼在大厝的外麵。有一種紅磚青瓦的古民居風情。但是興化這裡流行白漆,入鄉要隨俗。
屋頂上的青瓦讓小徒弟去做泥水工,搭好屋梁後這個活就有序地展開,到現在屋頂片片青瓦鱗次櫛比,走進大門看著門上瓦片,那排列就讓人賞心悅目。
院子裡就是天井,梁川眼睛沒有看天上,而是細細地去看了看天井底下。趙發達一看梁川在注意天井裡的細節,就主動開口道:“東家我們在天井裡留了三條水道,水道內高外低,左右各一條,大門下還有一條。整棟宅子的基底我們多鋪了一層金磚,這磚我看過,比青磚還好,磚麵如光,防止宅基過潮,積水順著這些磚頭製成的水道就能排到屋外,即使有一邊堵住了,其他兩邊還能再發揮排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