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6章 港島九龍新界院線都搞定(2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7017 字 3個月前

他朗聲大笑道:“這麼分賬的話,我還是給高先生幫忙麼?兩個星期,你都拿六成的分賬。”

高弦這回真的驚訝了,因為據他所知,邵誼夫在做生意方麵,出名地精打細算;至於樂善好施的名聲,則是年齡進一步增長後的事情。

要知道,即使是這個時代,香江電影領域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每部電影在院線那裡能夠排到的檔期,普遍是兩個星期;除非是神片,可以得到四個星期的特殊待遇。

畢竟,香江是典型的商業社會,如果觀眾不愛看的話,就算邵氏院線,也不會盲目照顧自家拍攝的電影。

至於分賬,鄒聞懷告訴高弦的大致行規是:第一個星期,製片方拿六,院線拿四;第二個星期,製片方拿四,院線拿六。

想不到,邵誼夫賣人情的時候,如此“敞亮”!

高弦轉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除了陳廷華的金麵、高弦的價值之外,邵大亨壓根就沒把高弦投資的這部電影,當成一回事——既不認為是一種威脅,又不指望票房豐厚,自然也無所謂了。

飯桌上的話題,很快轉到了證券市場,也從側麵佐證了高弦的推測。

對於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掛牌上市計劃,高弦還是非常看好的,因為除了香江股市成整體上升之勢的大環境之外,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相當於本領域的“獨角獸”。

簡而言之,高弦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站在邵誼夫的立場,把公司掛牌上市可能遇到的重要細節問題,都用對方容易理解的方式,一一進行了闡述。

這裡麵的門道,比電影隻多不少,聽得邵誼夫頻頻點頭。

最後,大家儘歡而散。

陳廷華一手托兩家,倍有麵子!

邵誼夫用自己最擅長的電影資源,換來了最貼心的專業谘詢!

高弦進一步擴大了自己投資的第一部電影——《七十二家房客》的上映院線規模。

三人各得其所,能不高興麼?

高弦和邵誼夫握手告彆的時候,還打趣道:“六叔,我投資的電影,要是賺多了,您可不要反悔分賬約定啊。”

邵誼夫縱聲長笑,“那我就在這裡,向高先生提前說一句,恭喜發財了。”

……

港島和九龍的院線都搞定後,雄心勃勃的高弦,仍不肯停手,又盯上了新界這個鄉下,於是聯係到了在新界有戲院大王之稱的邱德根。

雖然邱德根和陳廷華、邵誼夫也是老鄉,但高弦沒有同時接觸邵誼夫和邱德根。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說得不假,可也有老鄉老鄉、背後一槍的情況。

這就是人脈的一個微妙所在!

按照高弦的分析,邱德根應該和邵誼夫不對盤。

這裡麵的玄機,還要扯到幾年前,電懋和邵氏的雙雄爭霸。

當時,邱德根並沒有因為邵誼夫是老鄉,就站在邵氏那邊,而是選擇了陸運濤的電懋。

可惜的是,天意弄人,陸運濤夫婦在寶島遭遇的那場空難,不幸者眾多,其中還包括邱德根的夫人裘錦秋。

自然而然地,邱德根在電影方麵的布局,全都泡了湯。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邱德根所遭受的打擊,絕不止中年喪妻,他的遠東銀行,也成了香江一九六零年代銀行危機的犧牲品。

為了求生,走投無路的邱德根隻好壯士斷腕,將旗下最重要的兩處物業——荃灣遠東銀行大廈和荔園遊樂場,分彆抵押給了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遠東銀行的控股權,也拱手讓給了萬國寶通銀行,也就是花旗銀行。

如果遠東銀行和萬國寶通銀行的關係,能處得像恒生銀行和彙豐銀行那樣融洽,也算因禍得福了,偏偏邱德根還不識趣地把遠東銀行視為家族銀行,結果可想而知,和萬國寶通銀行在香江的負責人齷齪不斷。

高弦要見的新界戲院大王,現在就混得這樣慘!

“長途跋涉”地來到新界荃灣後,高弦在遠東大廈的辦公室裡,見到了邱德根。

“不就是上映的檔期麼,高先生何須親自跑一趟,直接打電話,便能解決了。”邱德根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

典型的中環金融區精英打扮的高弦,輕輕放下公文包,笑道:“有拜會邱老板的機會,我怎麼能錯過。”

“院線檔期沒什麼好說的,高先生讓人把拷貝送來後,直接上映,想要多長時間,就給多長時間。”邱德根眉開眼笑道:“至於分賬,你七我三,怎麼樣?”

“邱老板如此成全,我還有什麼好說的。”高弦一邊嘴裡道謝著,一邊心裡打轉,“邱德根如此熱情地示好,難道有求於我?”

果不其然,聊了一會後,邱德根試探道:“高先生,我想谘詢一下,如果我把名下的物業,打包成遠東地產,掛牌上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哥的證券行業資曆,還真是一招鮮、吃遍天啊!”心裡暗笑的高弦,擺出專業姿態道:“遠動會資本市場研究中心曾經研究過邱老板的產業,隻要邱老板願意,挑個適合的時機,成功掛牌上市不成問題。”

邱德根熱切地說道:“那就請高先生多給一些專業指導了。”

端詳著邱德根的神情,高弦心下了然,對方把翻身的希望,放到了遠東地產的上市融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