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5章 建立自己的教育體係(2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933 字 3個月前

不難想象,民間團體辦學過程中,肯定出現了心向燕京的左翼。

毫無疑問,港府以此為目標,展開各種打壓,包括遞解出境在內的種種手段使出來,堪稱一頓操作猛如虎。

到了大約一九六三年,港府才開始落實,取消小學的入學考試。

直到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一年,港府剛開始實施小學六年義務教育。

小學上麵的中學,有文法中學和工業中學之分,前者就是多數人所熟知的,常規意義上的普通中學;後者可以理解為職業中學。

這兩類中學的學生,都可以參加升入大學的中學會考,但這條獨木橋注定隻有少數人能通過。

因此,現階段的香江企業招工,中學學曆是主力軍。

這樣的人才供應,對於某些領域的企業,根本無法滿足,隻能自己想辦法培養。

比如霍應東的有榮工程公司,承接了港澳兩地大量市政設施建設項目,又在荷蘭、文萊搞過港口項目,其成功背後都離不開,自家培養的工程人才。

再如包裕剛、董昊雲這樣的船王,同樣有自己的職業教育機構,幫著培養合格的船員。

船王董昊雲在前年,也就是一九七零年,花三百二十萬美元,買下全球最大最豪華的郵輪,有“大西洋第一夫人”稱號的伊利莎白皇後號,並計劃耗資一千二百萬港元,將其改裝成一所教育用途的流動大學,取名為“海上學府”。

這麼大的手筆,足見船王董昊雲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了。

不過,可惜的是,伊利莎白皇後號因為一場大火而燒毀,“海上學府”計劃也隨之泡湯。

即便遭受如此沉痛的打擊,董昊雲仍然準備再買一艘稍小一些的船,來繼續完成這個計劃。

這些大人物對教育的熱情,自然離不開本身的事業對人才的饑渴。

高弦現在同樣麵對人才的困擾,否則的話,他也不至於把環宇電子製造電視機的業務,放到星加坡去了。

如今,高興集團完成組建,具備足夠的號召力,招收香江的年輕人,進行職業教育,以填補基層專業人才的窟窿。

高興集團的職業學校,由尚華文化牽頭運作,校舍在牛奶公司位於九龍的一座放棄不用的倉庫,包括了教室、辦公室、食堂、宿舍、操場等等設施。

高弦過來視察的時候,這裡已經被布置得井井有條,一點也不比正式學校的條件和風貌差,看得他這位大老板,欣慰地點頭不已。

這一屆學生總共招了八十人,基本上都是為環宇電子定向培養,加上授課老師、行政人員等等,整個學校大約有一百來人。

高弦在辦公室,還看到了一個熟人,他租住唐樓的鄰居,那位癡迷於炒股的譚國麟譚老師。

見到高弦時,譚國麟並沒有因為和高弦早就認識的淵源,過來套近乎,攢資本,而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見此情景,高弦便明白了,這位的心情,非常複雜,羞於見到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