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高弦要改港元印刷機製(2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4024 字 3個月前

“老劇本”裡,像包裕剛、李半城這些被香江媒體盛讚為民族英雄的商界精英,在收購完九龍倉、會德豐、和記黃埔、香江電燈這些極具英資曾經不可一世色彩的企業後,完全可以趁勢拿下處於困境中,且股權分散的怡和,因為其不像執行彙豐條例的彙豐銀行,直接限製死了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一,而是遵從香江公司法,無法超越市場遊戲規則下的資本絞殺。

可結果呢,氣勢如虹的華資,還是放過了怡和,讓它逃過一劫,遷離香江。

這裡麵的奧妙,外界無法百分之百知道,但多少能夠猜到,諸如英資影響力仍然不可小覷等等的原因,讓華資心生忌憚。

現在的高弦,動作要比包裕剛、李半城等快了好幾年,自然而然地需要考慮,不要真把此時實力更強的英資惹毛了。

另外,看到高弦如此大出風頭,香江華資未必全都樂見其成,不乏羨慕嫉妒恨,或者擔心他隨著財雄勢大撈過界,損害自己的傳統利益。

這就是有人就會必然存在的江湖,數不清的各種莫名其妙的恩怨糾葛,在不知不覺當中,不受控製地發生。

彆人內心對自己的真正觀感,高弦的手夠不著,他隻能先讓負責公共關係的張永抗,去香江媒體那裡運作一下,銷量賣得差不多了,大家的調門放低一些吧。

好在,香江媒體也不都是一窩蜂,在財經媒體領域越來越被認可的《信報》,便分析了有利銀行給高弦造成的負擔。

做為《信報》主編,林行智這些年一直筆耕不輟,天天都寫評論,其中就吐槽了高弦版港元的不足之處。

“之前有利銀行停止發鈔後,我的一位朋友認為,有利銀行發行的最後一版百元鈔票將會絕版,於是特意進行了收藏,結果現在計劃落空了。”林行智首先在他的隨筆當中提到了這麼樣一個小故事。

接著,林行智便把話題轉到了高弦版港元上麵,毫不客氣地指出,難得的商譽價值,就這麼白白被浪費掉了。

用白話來講就是,惠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港元,都會印有屬於自家的標誌性圖案,屬於最牛掰的宣傳廣告,而高弦版港元上麵除了一個“1975”的數字,和有利銀行之前的舊版百元鈔票沒有什麼區彆。

……

隻要條件允許,香江的《信報》,高弦都會抽空瀏覽一下,而林行智這篇報道,就勾起了他心裡的暗火。

這段時間太忙了,有些達不到至關重要程度的事情,高弦也就選擇暫時放一放了,比如新有利銀行恢複發鈔的這一版百元鈔票式樣。

不難想象,高弦這邊當然願意自己發行的港元有一副新麵孔,可負責印刷鈔票的英國德拉魯公司,態度有些保守傲慢,宣稱時間倉促,無法完成新式樣,隻能先在舊版有利銀行百元鈔票上改個“1975”。

不想節外生枝的高弦,當時也就忍了,現在記起來了這個茬,頓時不由得哼了一聲,“既然我入場了,那就有了相應的話語權,彆怪拿你開刀了。”

於是乎,在每周例行的港府行政局會議上,高弦一本正經地向港督麥理浩提交了一份議案,調整英國德拉魯公司在香江負責印刷鈔票業務的公司的運作方式,港府要擁有控股權,同時彙豐銀行、渣打銀行、有利銀行入股,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說白了,英國德拉魯公司同意這個新模式,就繼續在香江做生意,否則的話,港元印刷業務交給彆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