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0章 燒錢從來不缺炮灰(2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7103 字 3個月前

其實,對於林秀風這個名字,高弦有點印象,“老劇本”裡幾年後震驚香江的資本大騙局當中,陳鬆青、鐘正文、詹培忠、林秀風……都有角色扮演。

這時候,部下彙報,會德豐大班約翰·馬登前來拜訪。

高弦微微一愣,工作日程裡沒有這一項啊。

當然了,不管是否預約了,以約翰·馬登的會德豐大班身份,高弦都應該親自招待。

他一邊心裡琢磨著約翰·馬登突然找自己會有什麼事情,一邊滿麵春風地把對方迎了進來。

寒暄過後,高弦打量著神情透出一股意興闌珊的約翰·馬登,主動問道:“馬登爵士來得這麼急,有什麼事麼?”

約翰·馬登點了點頭,“高爵士對收購會德豐有沒有興趣?”

高弦聞言,嚇了一跳,雖然他對會德豐經營不善有所了解,比如,按照會德豐財報公布的數據,會德豐一九七三年的經常性盈餘高達一點八億港元,但在一九七四年卻大幅度下滑至六千九百萬港元,到了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五年,這個數字僅有二千九百萬港元,但即使這樣,約翰·馬登搬出的戲碼也太突然了。

見高弦如此驚訝,約翰·馬登聳了聳肩,“我知道,高爵士有這樣的實力,之前不就是距離收購和記僅差一步而已。”

高弦苦笑一聲,轉移話題道:“馬登爵士怎麼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難道會德豐也出現了像和記那樣的經營危機?”

“除了會德豐確實出現經營危機之外,我也心灰意懶了。”約翰·馬登歎了一口氣,“想必你早就知道了,目前會德豐的大股東是張玉良,隻不過大家達成君子協議,會德豐的主席仍然由我擔任,平時倒也相安無事,可當會德豐出現經營危機後,每每我涉及到一些拆借資金的運作,都會遭到來自張玉良的掣肘。”

高弦認真地聽約翰·馬登嘮叨著,感覺大部分內容應該沒水分。

當下會德豐的大股東張氏家族,是靠著得到英國那邊藥廠在遠東地區的西藥代理權而積累下巨額財富的。

張玉良這位張氏家族的掌門人,在此基礎上,抓住了香江地產業的發展機遇,使得財力進一步增加。

到了一九七零年代初,香江股市和地產齊頭並進地行情火爆,張玉良看準約翰·馬登領導下的會德豐大肆擴張的節骨眼,通過交換股票的方式,得到了會德豐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一躍成為大股東。

在高弦看來,這個結果絕對和約翰·馬登的失誤撇不清關係。

近些年,會德豐擴張的勢頭太猛了,整個集團下麵有二百多家公司,除了原來的主業航運,還在地產方麵投入大量資源,戰線拉得十分長。

約翰·馬登又不像高弦那樣能四處淘金,應付起來力不從心在所難免。

高弦真想勸約翰·馬登,忍一忍目前的困境,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五年這段最艱難的全球經濟衰退都熬過去了,還真要跌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麼?

不過,高弦轉念一想,約翰·馬登可沒那麼容易聽彆人說教。

更為重要的是,馬登家族有一個經商心得,即為了能夠躲避來自正治方麵的風險,主要資產都放在可以隨時離開險地的船上,時至今日,約翰·馬登還遵從著他爹老馬登的這個家訓。

換而言之,從對香江的信心和歸屬感來講,約翰·馬登肯定不如熱心香江公益事業的和記大班祁德尊。香江主要是一個賺錢的地方,約翰·馬登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倫敦。

在這種情況下,高弦勸已經打定主意的約翰·馬登,忍一忍會德豐的暫時困境,以及大股東張玉良的掣肘,幾乎注定浪費口水。

約翰·馬登吐完了一肚子苦水後,再次問高弦,“怎麼樣,高爵士對收購會德豐感興趣麼?”

此時已經理出初步頭緒的高弦,臉上露出苦笑,推心置腹地說道:“馬登爵士,以我們多年的交情,我當然願意在會德豐遇到困難的時候,出手幫一把。”

“可我這裡也有難處,自從充當了和記的白武士後,風光的表麵之下,我遭到了惠豐銀行的猜忌,而且恐怕更多的人心照不宣地抱有同樣的心理,以至於最後我背上了惠豐銀行甩過來的包袱有利銀行。”

“坦率地講,現在我和馬登爵士麵臨的情況差不多,戰線拉得太長,隻是勉力支撐而已。”

“所幸,經濟衰退已經結束,香江的地產和股市,都開始行情轉好了,估計我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鬆一口氣。”

說到這裡,高弦真誠地建議一句,“馬登爵士,要不,你再耐心支撐一下,極有可能,不用觀望多長時間,會德豐的經營就隨著大環境改善而轉好了。”

見高弦婉拒了自己的提議,頗感沒麵子的約翰·馬登,不願多言,起身告辭。

“馬登爵士,不要如此著急嘛。”高弦連忙拉住約翰·馬登道:“香江比我財力雄厚者多得很,如果馬登爵士真下定決心的話,完全可以再找其他收購方啊。”

“你該不是指惠豐銀行吧。”約翰·馬登終於露出了不悅之色,“我不想和沈弼那個難纏的家夥打交道。”

高弦提醒道:“那馬登爵士就沒有考慮過怡和麼?”

約翰·馬登遲疑道:“你覺得紐璧堅會有興趣?”

高弦用力點了點頭,“我覺得,他會!”

“好,那我這就去找紐璧堅。”約翰·馬登風風火火地告辭離開了。

望著約翰·馬登的背影,高弦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淡笑。

隻要怡和敢接,惠豐必然無法容忍怡和勢力擴張得比自己還大,進而心生忌憚,不管收購最後是否達成,英資內部都會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