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6章 因勢利導,彙豐交出結算餘額賬戶(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340 字 3個月前

自從九月二十四日,財政司彭勵治打了自己的臉,改口宣布,港府還是要穩定港元之後,便詭異地沉寂了下去。在明眼人裡,這代表著什麼,不言而喻。

可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星期後,財政司彭勵治“詐屍”了,目前香江銷量最大,也最被香江精英階層認可的英文報紙《下華早報》上,出現了他的署名文章,分析了港府正在研討的改良版貨幣發行局製度落實、外彙基金獨立運作等時下最為關注的香江熱點。

其內容自然反映出了還掛著財政司頭銜的彭勵治,所應該具備的見識,至於行文風格,則直來直往,甚至毫不客氣,指出了複雜的聯係一籃子國際貨幣彙率製度,讓港元不如之前那樣簡單透明,增加了香江國際貿易的麻煩,同時也無形中讓外彙基金管理局的權力變大,比如,通過利率和彙率的聯動,影響銀行業。

與此同時,外彙基金管理局將采用多種國際貨幣構建香江的外彙儲備,表麵上分攤了風險,但實際上讓香江外彙基金不過幾十億美元的資產變得分散,削弱了港元彙率的防禦能力,除非香江外彙基金資產規模真能實現高爵士的承諾,超過三百億美元,並持續高速增長下去。

當然了,彭勵治也承認,在當前這個香江金融秩序急需重鑄的特殊時期,似乎隻能參考高爵士的主張,去形成解決方案了。

可以這麼說,彭勵治洋洋灑灑地一頓分析,已經算不上新鮮了,因為自從港府官方表態要穩定港元後,時間並不算長,但形形色色利益驅動的各式各樣辯論,已經把相當多的問題暴露出來,擺到明麵上了。

但這篇文章,仍然引起了相當高的關注,因為彭勵治在後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決方法,其中就包括,鑒於外彙基金管理局的特殊職能和地位,理應協助惠豐,擔任香江銀行業的最後貸款者;而為了幫助外彙基金增強穩定港元的實力,把香江銀行業的結算餘額賬戶放到外彙基金。

這個提法就可以形容為“新鮮”了,畢竟還沒有誰想起來,去動香江銀行業霸主惠豐的東西。

等由這篇文章引發的轟動稍稍緩和後,自然而然地各種解讀隨之而來。

首先的一點就是,和高弦有嫌隙的彭勵治,這是借機給高爵士上眼藥呢。

道理明擺著,外彙基金獨立運作在香江屬於全新開始的紀元,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輕裝上陣最好,而最後貸款者這個職責無異於一個累贅,即使用香江銀行業的結算餘額賬戶充當激勵,也無法抵消由此增加的壓力。

另外值得玩味的是,惠豐肯定樂不得最後貸款者被分享,但是否願意轉出去整個香江銀行業體係的結算餘額賬戶呢。

要知道,這裡麵隱含著伴生的特殊壟斷利益,有賬戶就有利息,而這麼多年以來惠豐一直有著免費使用這個賬戶餘額的特權。

此時,惠豐大班沈弼就為這個問題,對彭勵治大為惱火,我讓你找借口把最後貸款者塞給外彙基金,你怎麼連帶著,把香江銀行業的結算餘額賬戶,也當成籌碼,送了出去?

兩頭通吃,好處拿得心滿意足的彭勵治,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你自己說,既然惠豐要撤離香江,那香江銀行業的結算餘額賬戶,是不是早晚要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