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成立香江保險業監理處(2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489 字 3個月前

不得不說,香江外彙基金管理局打下的基礎太雄厚了,充沛的香江外彙基金餘額,加上股災中力挽狂瀾的凱旋之勢,香江中央銀行的貼現窗口機製,簡直水到渠成,甚至有點輕鬆得讓媒體們還沒來得及充分報道呢,便開始運轉了。

可能第一板斧真的輕鬆,高爵士的第二板斧,以出乎意料的速度砍了出來,而且難度更加大得出乎意料,建立匹配香江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江即時支付結算係統,以更合理、更有效的中央結算機製,取代舊有的香江銀行業二級結算製度。

還有更讓外界瞠目結舌的在後麵,惠豐可是被剝掉了香江銀行業結算管理銀行的特權啊,雖然在中央結算公司裡有席位,但高益、渣打、中銀也有啊,怎麼能抵消那種大權獨攬的損失,可惠豐為什麼乖乖地,沒有反對之聲?

連惠豐都配合的話,那明年七月一日,香江銀行業就要全麵正式切換到,以香江外彙基金為核心的中央結算製度了,高爵士領導下的香江金融管理局可真高效啊!

圍繞著香江即時支付結算係統的討論,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時,香江金融管理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高爵士宣布,鑒於香江保險業的蓬勃發展,尤其保險公司參與投資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比如這次股災,為了規範行業,香江金融管理局著手成立對應的監管機構——香江保險業監理處。

不得不說,高爵士再次精確瞄準了行業的弊端,觀察到了民眾的痛楚。

當前的香江保險業大發展勢頭,始於一九七零年代後葉。

保險公司雖然屬於金融機構,但在香江成立卻非常簡單,隻要辦理商業登記,並向公司注冊處繳付注冊費,便可以正式營業,忽悠人們的保金了。

不難想象,保險公司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不但銀行、財務公司成立保險公司,連商行、地產公司也成立保險公司。

為了保障投保人的利益,港府在香江保險業條例對保險公司的資本額進行了強製規定,最低資本額為五百萬;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或人壽保險業務,各為五百萬;同時經營一般保險業務和人壽保險業務,為一千萬;經營法定保險業務,為一千萬,等等。

但隨著金融泛濫化,這些監管肯定不夠,保險公司為了盈利,也要投資,和私募基金、垃圾債券等等的千絲萬縷聯係,必須,也隻能由更加專業的香江金融管理局,來監管。

高爵士就香江保險業監理處負責審批保險公司的注冊申請,進行了仔細地解釋,“香江保險公司審批的標準是,除申請人滿足最低的資本金額、賠償額,及再保險的安排等要求外,申請人在港的業務計劃、申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管理和技術人才以及資金來源,為保單持有者或潛在的保單持有者,提供適當的保障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最後,高爵士強調,“待香江保險業條例正式完成修訂後,保險業監理處會被賦予在特定的情況下,對保險業進行乾預的權力。”

財經記者們暗自猜測,莫非這就是高爵士砍出的第三板斧?感覺相比於前兩板斧,簡單了不少啊。

但隨著時間推進,媒體發現,確實,簡單了,算不上第三板斧,香江金融管理局做為中央銀行,理所當然地謀求擴大監管範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