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自己人”的幺蛾子(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4425 字 3個月前

在高弦把主要精力放在《香江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條例》的通過,為香江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道統法統,建立堅實基礎的同時,其它方麵的工作也在同步推進,這體現了耐心十足的高爵士,之前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的謀定而後動,一旦正式出手,那就齊頭並進,套用一個計算機技術哲學打比喻,硬件多處理器多核心,軟件多進程多線程。

大致來講,在高弦這個主力之外,另有兩路人馬,一路是高爵士夫人易慧蓉國會議員的堂叔、恒盛銀行董事會主席易偉國;另一路是高爵士精心培養的得力乾將之一、香江期貨交易所首席執行官馬世亨。

就像《香江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條例》之於香江證監會,和香江聯合交易所也對應著一份指導運作的文件,那就是,《上市證券規則》,其要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根據香江證監會的監管意見,進行修訂。

其實,如何修訂,高弦手頭上早就有了定稿,因為這是要動香江聯合交易所的既得利益,指望香江聯合交易所自己修訂,那抽一鞭子挪一步程度的效率,都是樂觀的,所以還不如自己辛苦一些,早有預見地準備好修訂方桉。

顯而易見,《上市證券規則》的內容更具體,直接與上市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等證券市場參與方直接相關,那無論是麵子工程,還是真正工作需要,與業界溝通,是少不了的一個環節,易偉國的當前工作方向,便在於此。

香江聯合交易所理事會還沒有改選,於是,鬼老丟下的香江證券業檢討委員會,便廢物利用一下,易偉國先頂著香江證券業檢討委員會主席的名頭,去和各方麵的勢力交流。

《上市證券規則》的內容同樣紛繁複雜,隻挑幾處簡單涉獵一下。

比如,為了製止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亂搞,《上市證券規則》修訂後的條款,準許上市公司按照市價,回購自己股份的同時,給出了具體的限製條件,即每次回購的股份數不得超過,回購操作發生前一個月,該股份在香江聯合交易所的交易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並且,全年回購的股份數不得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百分之十。

除了諸如此類和資本貪婪亂象鬥智鬥勇的完善條款之外,還有一些相對更純粹的技術層麵調整,比如交收日期。

先提一下香江股市實行的T+0製度,就能更容易明白了。

這個通常所說的T+0,指的是股票交易環節,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次數不受限製,投資者的決策權,自己留著。

股票交易環節後麵還有一個錢貨兩清的交收環節,比如香江期貨交易所的恒生指數期貨交收日期在月末的某交易日,香江聯合交易所的交收日期在去年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爆發前是T+1,即交易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需要指出一點,交收日期采取T加幾,往往屬於慣例,用的順手就好。

比如兩百多年前,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聯係密切,兩者之間股票證書和現金的實物交收時間為T+14,這個期限主要給了快遞員們乘船騎馬的旅途消耗,以至於慢慢形成了世界範圍內交易所的標準交收時間。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尤其是近二十年的社會飛速發展,這個期限不斷減少,一步步地變為T+7、T+5,乃至目前流行的T+3。

之所以香江聯合交易所采用T+1,自然主要為了增強自己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了,沒誰不喜歡早早落袋為安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多股票經紀行並沒有嚴格實行。

畢竟,四會合並出來的香江聯合交易所,是個由商業利益驅動、機製上走一步看一步的東西,尤其還沒有中央結算,以至於各行其是,就不足為怪了。

這種鬆散的弊端,在去年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爆發後,香江股市停市四天,積累了無數交易訂單,儼然係統崩潰的現象裡,暴露無遺,而在最近的大半年時間裡,被動地轉變為與全球股市主流接軌的T+3。

現在,香江證監會計劃逐步建立中央結算機製,進而在香江聯合交易所層麵,實施嚴格的交易時間製度。

那到底采用T+幾呢,高爵士認為折中一下為好,比全球股市主流的T+3快,肯定有利於提高香江股市的吸引力,但之前的T+1有點壓力大,尤其現在香江股市的交易量增長迅猛,還是T+2穩妥。

總而言之吧,易偉國做的就是諸如此類問題的溝通。他感覺得到,某些改變,讓某些人心裡罵罵咧咧,但高爵士的香江證監會,就是來定規矩的,不服就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