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成功之道,五年一個好決策(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659 字 3個月前

在回顧過去五年任期工作成績和展望將來五年任期工作計劃的承上啟下部分,高總裁暫時脫稿講了幾句。

“在諸位同事的齊心協力之下,香江金融管理局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使得香江國際金融中心的水準達到全球一流;再向前追溯五年,香江外彙基金管理局時期同樣成就斐然,鑄造了在風雲莫測的國際外彙市場上,維持港元彙率穩定的機製;甚至還有很多媒體朋友對更往前,我在金融界、商界任職時的一些令人滿意成果,感興趣,想要探究成功的秘訣。”

“我認為,成功之道在於,最多每五年,要做出一個真正正確的決策。”說到這裡,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高弦的目光從旁邊末代港督身上掃過,接著說道:“比如,接下來的五年,香江的第一要務,還是發展,心無旁騖地謀發展!”

親臨現場的獨特優勢,再一次顯示出來了,高總裁的即興演講,分明就是道出了他和末代港督的分歧之處啊?末代港督在他的施政報告裡表明要搞七搞八,而高總裁非常反對!

高弦有臨場發揮的資格,更具精確控場的能力,他的講話脈絡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文件上,圍繞著如何發展,進行闡述。

香江國際金融中心意味著香江金融服務業的發達,一個評定指標就是對雞的屁的貢獻了,其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反觀最傳統的貿易和物流業,則退居第二,對雞的屁的貢獻,降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下。

按照這個評判標準繼續往下審視,各種工商業支援服務以及其它專業服務,對雞的屁的貢獻,超過了百分之十;而旅遊業發展壯大到位居第四,對雞的屁的貢獻,攀升至百分之五左右。

這種新的產業格局,表明了,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江的第一次經濟轉型,從以轉口貿易主導,到以工業產品為出口導向,迎來了第二次經濟轉型,以金融業為主導,服務業占比大大地超過了製造業。

高總裁的“香江第一要務還是心無旁騖地謀發展”工作思想,就是基於這個局麵判斷展開的,“香江這樣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係統,很容易被國際經濟環境及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進而顯得比較脆弱,這些年受外部影響的起起落落,不斷上演,雖然最近這次的低穀,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陸續結束,我們已經走出了,但居安思危也應該形成發展經濟策略的共識了,尤其香江去工業化的勢頭有增無減,雞蛋更加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了。”

高弦對於香江在近些年裡的工廠北移,持開放態度,畢竟,包括土地、人力在內的成本不斷攀升;製造業相比於更有利可圖的房地產業的黯然失色;以“三趟快車”為標誌的,內地以低廉價格供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業原料、半製成品的平衡成本作用,終有耗儘的一天,等等吧,都是大勢。

但這不等於沒有解決之道,隻要頂層架構有遠見地及時規劃多元化經濟就好了,可這個時候,還控製著港府的英國佬,自然沒有那個厚道心思了。

在高弦看來,香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展起來的製造業,其中的紡織業、製衣業、塑膠業、玩具業等等,北遷了不算什麼問題,總部還在香江嘛,說起來,總部經濟也是不錯的經濟類型之一,諸如設計等等業務,更能發揮香江的優勢。

更何況,從未來的大灣區角度去看,這種北遷,其實就是一種分工。

關鍵在於,香江要找到符合自己優勢的經濟多元化道路。

像對香江而言屬於傳統製造業範圍的電子業、鐘表業,目前在全球仍具優勢,可以優先扶持本地發展。

而真正的未來,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撲麵而來,具有高創造力、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不容易被取而代之的高科技領域,爆發式發展機遇,香江能否抓住。

《高弦報告》在照顧傳統既得利益的同時,以相當篇幅描繪了以香江數字港為核心的高新產業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