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等把它收購了,就不會眼紅啦(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248 字 3個月前

鑒於之前圍繞著香江國際金融中心,包括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治理策略等等在內的明爭暗鬥,尤其以一九八七年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爆發後,重建香江證券業秩序的主導權博弈為代表,馬時亨一提醒,有潛在的苗頭,在場眾人便本能地提起了警惕之心。

像袁田範就從監管香江證監業的角度分析道:“倫敦的同行們,隻顧著聞肉的香味,讒言欲滴了,有點小瞧我們在頂層設計、法規調整等方麵精凋細琢的功力了。相比之下,一九八六年還在如日中天地執政的撒切爾夫人,為了扭轉倫敦金融城的不思進取,導致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衰落,粗糙地搞了個休克療法,一下子全麵放開了金融市場,其震撼程度被媒體稱為大衝擊!”

高弦深以為然地笑了起來,袁田範確實說到了,自己為香江國際金融中心精心打造的一個獨特優勢了,就拿嘉能可到香江交易所掛牌上市來講,便下了不少“機製”方麵的功夫。

說白了,高弦帶著自己的追隨者們,不被鬼老的所謂成功經驗,禁錮了自己的頭腦,該因時因地對現有係統進行調整的時候,就有擔當地走出那一步。

這一點在外界議論香江金融管理局掌握貨幣,監管金融,引導經濟的強勢時,便有所體現,高弦可謂當仁不讓,進而在以高弦為首的香江金融管理局管理層達成共識。

或許舉個相對直白一些的例子,能夠更容易理解。

現階段,香江交易所“凍結”了b股的發行機製,更正確地講,已有的上市公司同時發行a股b股可以繼續保持,但不能有新的b股出現了。

當初這個限製被推出的背景是,相比於香江華資的崛起,明顯衰落的英資,為了以儘可能低的成本,保住上市公司的控製權,把腦筋動到了同股不同權的b股上,然後其它香江華資大財團紛紛起意跟風,露出了把香江證券市場攪得烏煙瘴氣的勢頭,於是便在一片違反公平原則的罵聲中,被禁止了。

但這種約束不能忘了因時因地的因素,如果真有一家世界級的巨型公司,來香江掛牌上市,但要求可以發行b股,香江交易所同意不同意?

“老劇本”裡二十多年後的互聯網經濟大時代,香江交易所便麵臨過這樣的考驗,結果等吃了虧後,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變通。

高弦肯定不會讓這種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慢一拍”情況發生,尤其互聯網浪潮即將撲麵而來,伴隨的資本大戲中,香江國際金融中心可不能亦步亦趨地看著人家大快朵頤。

回到倫敦證券交易所羨慕嫉妒恨的潛在威脅上,高弦看待的態度稱得上“開放”。

香江金融管理局的強勢,都被外界議論為掌握貨幣,監管金融,引導經濟了,換而言之,在香江範圍內沒有足夠的對手了,長此以往下去,就很容易懈怠,有個對手站在那裡,時不時地刺激一下,未嘗不是積極的。

就像強如世界第一的某帝國主義,都在全球樹立了幾個對手,甚至敵人,客觀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其保持世界警察的地位。

更何況,隻要動作夠快,趕上現階段這一波的全球化潮流,把倫敦證券交易所收購了,它還會對“爸爸”羨慕嫉妒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