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諸葛家的“點金仙術”(2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9559 字 4個月前

另外,河水裡不光有肉眼可見的藻類,還有些比較難去掉的懸浮微生物,諸葛瑾就拿明礬粉末當混凝劑,把水中的固體微粒初步淨化一下再觀察。

而這些手段,顯然都是漢朝人不具備的,漢朝人根本沒法排除這些誤差。

靠著這些辦法,幾天之後,諸葛瑾和龐統終於溯源到了樂安河上遊某一條涓涓小溪。

越往上遊分岔,溪水發藍就越明顯,最終幾乎可以和後世抖音上那些驢友博主曬的“碧藍水潭礦洞”差不多藍了。

諸葛瑾便知道自己終於成功了。

這種碧藍碧藍的野水潭,在文科生眼中,或許能詩興大發讚美一下自然奇景。

但在諸葛瑾這種理科生眼裡,卻隻會落下一句評價:臥槽!這特麼就是一潭硫酸銅溶液!有毒!

任何一個初中化學及格的同學,如果在卷子上看到“藍色透明溶液”,那幾乎是條件反射就會往硫酸銅上想,要是再看到“藍色絮狀沉澱”,就更是咬死了“氫氧化銅沉澱”。

可以說硫酸銅和氫氧化銅這對活寶,是多少初中化學題“分析一堆不明成分物質”的破題點了。

隻是很多人讀了書卻不結合實際,到了現實生活中,看到自然界廢棄礦洞水潭這麼藍,卻不會往這個方向想——所以穿越回古代要找銅礦,其實真不難,一兩條初中化學的最普遍常識,就夠用了,隻是很多人想不到。

……

“士元,取鐵棒來。”

諸葛瑾最終在這條樂安河上遊不知名小溪源頭的水潭中,看到一潭碧水後,做完前兩步預處理,然後就吩咐龐統。

龐統小心翼翼從一堆預先準備好的細鐵棒裡抽出一根、遞給諸葛瑾。

諸葛瑾往這藍水裡插入,懸空放置了幾分鐘,再取出來,就看到鐵棒表麵附著了一層紅黃色的金屬。

初中就學過的金屬置換反應:硫酸銅加鐵,變成硫酸亞鐵,置換出單質銅。

龐統看到這神奇的一幕,頓時驚為天人:“這……這是什麼?難道是銅嗎?”

諸葛瑾微微一笑:“士元有沒有讀過古代方士煉丹心得之作?知道膽礬能煉出銅麼?”

龐統瞳孔巨震,看了看諸葛瑾,又看了看那一潭藍水,不可置信地指著說:

“諸葛兄是說,這一潭都是曾青?所以才如此之藍?我確曾讀過《神農本草經》,書中有言:曾青塗鐵得赤銅……偶爾亦可得金銅。”

膽礬,就是古人說的硫酸銅晶體。

曾青,就是古人說的硫酸銅溶液。

“曾青塗鐵得赤銅”,應該是整本《神農本草經》裡,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話——

因為這句話出現在後世人教版的初中化學課本上,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人都要背。

而諸葛瑾就是這麼大道至簡,隻靠一條初中生的t0級彆知名度常識,就把問題解決了,一點都不帶花裡胡哨的。

他淡定地指著這一潭藍水:“此處溶洞,能把山水都浸得如此碧藍,可見周邊山石中,銅礦必然不少。讓銅匠、礦工們對著這座水潭周邊的山石,仔細深挖勘探,必有所得!”

最後的臨門一腳、具體挖銅礦分揀礦石,這諸葛瑾還是不會的,他隻是懂點高屋建瓴的常識。

但他的見識能讓工匠們把搜索範圍縮小至少數百倍,那也是功德無量了,至少工匠們不用幾百座山頭一座座去試錯,直接把山頭給你定位出來,已經是極大的效率提升。

諸葛瑾也親自在附近紮營住了下來,準備稍微督導那麼十天八天的,爭取儘快見效果。

有了諸葛瑾親自坐鎮,早已把他奉為神明一般的徭役民夫、礦工、山越雇傭苦工,也是完全不敢偷懶,把工作效率拉到了最大,極為狂熱地奮發找銅。

諸葛瑾沒有過多乾涉日常勘探,他隻是額外吩咐了一句:

紮營期間,不得喝這條藍水小溪的水,日常用水都要從最臨近的其他水不藍的小溪裡汲取,然後燒開放涼再喝。

對於這個要求,很多不懂銅礦的徭役苦力一開始還不理解,後來聽說‘曾青水有毒’,才趕忙收起了輕忽之心,嚴格遵照。

……

十天之後,銅礦雖然還沒大規模開采出來,但第一口礦坑總算是進入了運作。

銅匠們就在這山穀裡架設起了一座實驗性的煉銅爐,把最初一爐銅料煉了出來,得到了數百斤比較純的銅錠。

與此同時,也有人試了用鐵換銅等貴金屬的“置換反應”生產法,這顯然是諸葛瑾根據初中化學課本上的常識教給手下工匠的。

這個方法的壞處是要浪費一些鐵,但好處是反應非常迅速,對於硫酸銅狀態的銅效果非常好,但對於黃銅礦裡的硫化銅就沒用了,適用範圍比較局限。

不過,隨著人們越來越精確嘗試這種新方法,操作越來越純熟,工匠們很快發現了一個新的驚喜。

“這些曾青如果剛把鐵棒放進去數息便拿出來,居然能從表麵刮下很薄很薄的金子!真的是金子!然後再放進去很快拿出來,還能附著上銀子!最後慢慢反應,得到的才是銅!”

這個發現,幾乎直接讓所有人都血衝腦殼,狂熱得不行。

本來是來開銅礦的,居然還有伴生金銀!

所有人中,唯有諸葛瑾對此毫不意外。

德興銅礦,本來就擁有後世全國15%的銅產儲量,還有全國8%的銀和12%的黃金儲量。作為一座高品位的硫化銅黃銅礦,伴生金銀是很正常的。

而且如果用傳統冶煉法,伴生金銀比較難分離,如果是用置換法,因為金最惰性,銀也比銅惰性,所以很容易分時間置換。

(注:其實還可以先把銀棒插進溶液裡,這樣隻會置換出比銀更惰性的,也就隻有金。然後再把銅棒插進溶液,隻會置換出銀。最後把鐵棒插進去,置換出銅。)

諸葛瑾眼下倒也不指望置換法這點產量,但置換法的視覺衝擊力卻是最強的。

那幾乎瞬間變色的鐵棒,表麵金光燦燦,全部看在了那些山越部族的雇傭苦工眼裡。

幾天之後,諸葛瑾表示不需要再雇傭向導了,銅礦已經找到了,給足了這些山越向導工錢,然後把他們遣散回各自的部落。

隻留下了一部分苦工,繼續負責把這條樂安河上遊小溪一路上的險灘礁石處理掉,再把兩旁山穀的崎嶇道路平整一下,便於將來直接水運開船到礦山腳下,把巨量的銅礦石運走。

水運的成本終究還是比陸運便宜幾十倍,何況要運的還是銅礦這種巨大笨重的物資。

官府如此大興土木整治進山的道路交通條件,還有實打實的直接鐵棒從潭水中置換出金銀銅,這些消息幾乎瞬間旋風般傳遍了周邊各縣的山越部族。

而且因為山越人文化水平低,無法理解,謠言越傳越邪乎,越傳越離奇。

“什麼?諸葛家有點金仙術?找到了能直接把鐵棒變成金銀銅的碧藍神水?在哪裡?快說!到底在哪裡!立刻帶我們去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