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分化江東,迫降周瑜(2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7089 字 4個月前

諸葛瑾就當著關羽和其他世家郡望的麵,試探著說:

“陸郎為朝廷出力不少,此前吳地未曾恢複,為了保護你們,也不敢明授官職,以免連累宗族。

如今孫氏已滅,將來天下水戰的用武之地也不大了,不知陸郎屬意文職還是武職?”

陸議麵對諸葛瑾,還是有些緊張。他此前雖然為劉備陣營效力過幾次了,前後將近一年,但還真沒當麵見過諸葛瑾,隻是通過步騭等人聯絡。

通過步騭的轉述,他深知諸葛瑾的深謀遠略,唯恐自己的私心被看穿,略一猶豫,還是主動表態:

“雖然水軍將領後續建功立業機會或許不多了,但在下少年遭逢家族劇變,數年來一直想向孫氏報仇,苦學的都是兵法戰策。

若是讓我治理地方,怕是耽誤一方百姓,還是繼續為一水軍將領,縱然再無功勳,也可保一方海疆安寧。”

諸葛瑾對這個答案還算滿意,陸議如果不插手內政,陸家如今人口凋零,很難恢複到“江東四閥”的勢力高度,吳地的世家大族土地兼並問題,也能因此緩解。

但諸葛瑾嘴上還是說:“你還年輕,何必給自己設限,不會做文官,也可以一邊帶兵一邊慢慢學的嘛。那就暫時讓你繼續帶領水軍,封鎖長江口,巡防肅清周邊逃散的海寇。

以後海寇漸息,你有閒暇了,便慢慢自學一些文官政務。具體軍職,待我上奏主公,自有定奪。”

陸議連忙謝過,敬了諸葛瑾三杯酒。

諸葛瑾安排明白陸議,又轉向顧雍。

他來的路上,倒也想好了一個防止江東世家坐大割據的辦法——曆史上,孫權因為跟江東四閥分權退讓,才算是坐穩了位置,渡過了孫策死後的過渡危險期,但也因此給孫吳政權埋下了禍根。

後來江東的軍事力量,大多是將領的私兵,軍隊跟著武將走,集權力度遠不如季漢和曹魏。世家大族的圈地自守、劃分勢力範圍也比另外兩家嚴重。

後期到了末代的孫皓繼位時,想收回一部分權力,就設法遷都,從建業遷到武昌,想把江東四閥的頂層掌權者調離故鄉,去外地做官,這樣他們對吳會本地的掌控力或許就會稍稍下降。

但孫皓的統治本就激起了強烈的反抗,遷都武昌也僅僅持續了沒多久,就又遷回建業。

不過這一切原本曆史上孫家要麵對的潛在阻力,對於劉備陣營,卻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劉備在衣帶詔之前,就被皇帝的有效聖旨封為武昌侯,封地在武昌縣。

劉備要把統治中心放在江夏郡,是沒有人能反對的。

對於吳會地區而言,劉備本來就是一個外來征服者,他要把本地的精英調到武昌中樞做官,也是天經地義,屬於升官。

就好比曆史上後來西晉滅吳後,要把顧榮和陸機、陸雲調到洛陽做官,也是天經地義的。掌控了顧陸兩家,也就掌控了江東。

諸葛瑾有這些曆史經驗可以借鑒,他的招數也就呼之欲出了。

隻聽他和顏悅色地跟顧雍攀談了一番,盛讚了顧雍的道德操守和謙退低調。

顧雍自然也要商業互吹一番,表示久仰伏波將軍深謀遠慮、神算無遺,至於謙退克己,自己也不敢與伏波將軍相比。

然後,諸葛瑾就順勢說道:

“我聽說孫策傷重之時、以孫權暫任會稽太守、想以顧公為郡丞輔佐?依我看,這孫策也是小氣。顧公之才,治理一郡都嫌大材小用了,當太守都是應該的,何況郡丞?日後還當居於中樞呢。

隻是眼下主公還不了解顧公,暫時不可驟給高位,以免人心不服。我為顧公計,可接替舍弟為江夏太守,如此則常在主公之側,或能一展雄才,再圖升遷。”

這番投石問路的試探,除了劉備本人以外,也就諸葛瑾能如此建議,連關羽都沒資格說。

因為這種試探,涉及到給顧雍騰位子。以諸葛亮的地位,哪怕他另有更高的新職務,也沒人能要求他把舊職務卸下來,完全可以多兼一個。

唯有諸葛瑾的身份,他說某個外人可以接替他弟弟的某個職務,是不失禮的。在漢朝的孝悌環境下,兄長天然有品評弟弟的權力。

當然顧雍肯定不會接受這種試探了,他的情商同樣很高,立刻謙虛道:

“伏波將軍實在過譽了!雍初來乍到,寸功未立,如何便得升遷?何況我本無意功名利祿,若是驟升高位,外人還當我是為了榮華富貴,舉吳而降。

何況孔明先生亦是天下大賢,有他擔任江夏太守,上合天子詔命,下合荊州人心。還請將軍收回成命、以全我私德!”

諸葛瑾本來也就是試探一下,聽顧雍抬出私德,他也就不再強求,退一步道:

“朱治、朱然新亡,顧公是仁人君子,雖然獻城,但想必本意並不希望看到朱氏父子頑抗覆滅。讓你現在出仕為官,可能有些強人所難。既如此,顧公若果不願立刻出仕,今年可於吳郡閒住,來年主公必然另有征辟,屆時還望勿辭。

至於職位,覺得江夏太守起步太高,可先為一年郡丞,待熟悉江夏政務,再接任太守亦不遲——顧公放心,舍弟事繁,江夏太守之任,再掛一兩年最多了,不是給顧公騰位置。”

諸葛瑾第二次提出的條件,已是不容置疑。既照顧到了顧雍的清高,又給了緩衝期,顧雍也隻好答應。

把顧、陸的首腦人物都調離吳郡,不再擔任本地的地方官,江東四閥的世家問題也就能緩解很多。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