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也算縱橫琅琊、泰山十餘年的頂級豪強。
當年黃巾之亂波及徐州時,臧霸就在地方上組織武裝。後來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陶謙一上任就名義上收編了臧霸、表他騎都尉官職。
實際上臧霸依然是獨立於陶謙的控製之外,隻是問陶謙要錢糧、幫陶謙打徐州黃巾。而陶謙是中平五年188上任徐州的,臧霸在此前一年187起兵,算下來可不是有整整十五年了!
所以隻要有臧霸在,琅琊、泰山一帶基本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形同獨立王國。
從陶謙到劉備,再到呂布,再到曹操,十五年裡換了四個州級領導,當地始終隻聽臧霸本人的指揮。
雖說此前官渡之戰時,臧霸倒也為曹操出過力了,但他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官渡之戰時,臧霸沒有派兵去兗豫正麵戰場打袁紹,隻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在琅琊、泰山一帶和袁譚爭地盤,牽製袁譚的兵力。
而曹操也心知肚明,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提前許諾了臧霸“為朝廷鎮守青、徐”。換言之,就是曹操答應臧霸“隻要你能從袁譚手中打下青州的任何地盤,都歸你管”。
所以臧霸看似為曹操出力,實際上也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雙方利益一致,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就好比後世如果有一個老板跟手下的銷售說:你儘管去賣公司的產品,賣出多少,100%利潤都算你個人提成,公司一毛錢都不抽,那這銷售還不打了雞血一樣可勁兒賣?
這種情況下,銷售再賣力,也看不出他對老板是否忠心,隻能看出他對錢絕對忠心。
臧霸這種棘手的存在,如今在正麵戰場上被關羽順勢斬殺,也隻能說是時運命數水到渠成。劉備陣營要徹底收服袁譚,讓袁譚完全投靠劉叔,斬了袁譚的宿敵臧霸,也剛好可以對袁譚恩威並施:
你的大敵已經被劉叔的人斬了,對你有大恩。
而劉叔既然有這個實力斬了伱的大敵,你該如何選擇,就要好好掂量掂量。
……
閒言休絮,關羽在刀槍箭矢夾攻的戰場上,哪裡能想那麼多將來的事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正麵戰場的直接勝利,而不得不為的。
既然夏侯淵派了臧霸、孫觀當炮灰先鋒,他們也仗著賊軍出身的凶頑悍勇願意賭這一把,舍不得曹操許諾的進一步升官發財,那戰場上的一切,就是生死有命,怨不得人。
關羽殺了臧霸後,腦中隻是閃過一個念頭:一不做二不休,絕對不能讓孫觀活著回去!孫觀和臧霸關係最鐵,容易記仇,將來也難以迫降,不如斬草除根。
而且,殺了臧霸之後,琅琊全境和泰山郡部分地區,乃至東海郡西部、沂水以西部分,肯定會出現一些短暫的權力空缺。
原本曹賊直轄的勢力,對於琅琊等地是伸不進手,要是自己殺了臧霸,卻不能完勝夏侯淵、趁勢反攻拓地的話,那豈不是反而幫了曹操的忙?讓曹操可以直轄那些領土了?
所以,此戰一定要勝得漂亮,要窮追不舍!殺了臧霸,就要把臧霸死後出現的權力真空地盤搶過來!
關羽不顧疲憊,指揮身邊數百騎繼續奮死衝殺。也是到了這一刻,他才命傳令兵用旗號示意全軍展開衝鋒反攻。
關羽部下的重步兵們,也紛紛從列陣而守切換到了衝鋒姿態。
兩邊的槍矛兵不惜體力奮迅猛進,中間原本作為防守中堅的盾戟兵眼看落後,也紛紛在曲軍侯、屯長一級的軍官指揮下,臨時拋棄了盾牌,雙手持戟開始衝殺。
一邊衝鋒,關羽部下的軍官們也無師自通地指揮麾下士卒呐喊:“臧霸已死!曹賊必敗!”
“臧霸已經伏誅!降者不殺!”
“關將軍天威,當者必滅!”
關羽一開始突斬臧霸是非常低調的,他當時甚至沒敢讓扛軍旗的親衛離自己太近,就是怕暴露目標。
他的威名已經非常大了,不可能再跟原本曆史上斬顏良時那麼容易裝低調。哪怕用儘了一切低調的手段,這種低調也就隻能保持到臧霸人頭落地的那一刻。
既然如此,後續就追亡逐北,索性放開了。
“戴朱纓兜鍪的是孫觀!殺孫觀!攔路者死!”
數百騎兵跟著關羽奮死衝殺,隻想搶時間以免孫觀反應過來、轉身奔逃。
正麵的曹軍士兵被殺得七零八落,在漸漸聽清關羽軍喊些什麼後,他們也就紛紛往左右兩側躲避,如波開浪裂,不敢阻攔關羽衝向孫觀之路。
孫觀原本還想組織士卒挽回局麵,覺得關羽離他還遠,危險未必有那麼急迫。但看到前麵數十層的士兵人牆紛紛往兩側躲避,孫觀也意識到大事不妙,這才連忙撥轉馬頭要逃。
但孫觀後麵的士卒卻沒他前麵的士卒那般散得快,孫觀才策馬跑了沒幾步,馬匹就撞翻了三四個友軍士卒,踉蹌停頓差點馬失前蹄。
孫觀險而又險勒住戰馬,馬匹人立而起,折騰了數息才控住。
而後麵關羽馬快,已經趁著這個時間差衝了上來。一群騎兵中,隻見一團朱紅,如火炭般赤,正是呂布當年的赤兔馬——
兩年前呂布臨死時,倒也頗有項羽之風,項羽臨死前把烏騅馬送給了烏江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