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扶持劉琦(1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5035 字 1個月前

這場立威的宴席,最終以非常完美的氛圍結束了。

袁譚、劉琦、張鬆都充分感受到了劉備的實力。無論是農業,還是冶煉工業,還是水軍,方方麵麵,都有他們原本意想不到的亮眼之處,令觀者心生敬畏。

哪怕是他們看不懂的細節,劉備陣營的陪席文官,也會恰到好處地順便幫他們科普掃盲——

比如,告訴使者,宴席上喝的這些濃香醇厚的酥酪、酸奶,不過是廣陵郡那邊華神醫研究醫藥的副產品罷了。

我軍對士卒傷病救護的研究,更是其他諸侯所不能及的。隻要是奉我主為盟主、以後同心同德討逆,那麼就肯定能得到我軍在軍需醫藥方麵的支援,讓貴軍更多有經驗的老兵,能在未來的戰事消耗中活下來……

如此一來,靠著一場酒宴,就把一些原本不適宜在酒宴上展示的實力,也都秀肌肉秀了出來,潛移默化,不著行跡。

……

宴席結束後,各方使者都各自告退回去歇息。

隻有劉琦還沒忘了自己的額外使命。當天晚上,在消食醒酒之後,伊籍就帶著劉琦單獨留下來,在偏廳恭聆劉備的教誨,關起門來私聊劉琦眼下的困局。

而劉備那邊,在立威宴結束後,諸葛瑾也拉著他,找了個空隙時間,先把情況提前大致說了一下,好讓劉備有點心理準備。

劉備聽說了諸葛瑾的轉述時,一開始還有些懵逼,主要是今天他稍稍有些喝多了,腦子反應不快。

“景升兄家中的兄弟鬩牆之患,竟已嚴重至此?這一點,倒還真是沒想到。

孤原本以為,蔡瑁等輩最多是想要攬權,沒想到他們居然敢對景升兄立嗣的事情都介入如此之深。”

諸葛瑾便在旁邊幫著解說:“原本蔡瑁也不至於如此猖狂,但去年情況有變,劉琮娶了蔡瑁的女兒為妻,所以蔡家對於劉琮的支持,一下子堅決了許多,已經到了非奪嫡不可的地步。

不過大公子本就身在漢陽,有江夏太守之職在身,身邊也有嫡係兵馬將領護持,蔡瑁急切間倒也構陷他不得。隻是如此一來,大公子越發不敢回襄陽,跟劉荊州父子相見的機會越來越少。

自古哪怕父母子女之間,也是日遠日疏、日親日近。一個常年不能侍奉膝下,另一個卻天天在身邊晨昏請安,長久之後,劉荊州是否會被三人成虎、漸漸變了心意,便不好說了。”

諸葛瑾對這些情況,當然是門清得很,甚至都不需要伊籍來告訴他,他就可以直接抄曆史答案,改頭換麵包裝一下,轉述給劉備。

“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的荊州童謠,那可是在《三國演義裡都非常有名的,哪怕沒讀過史書隻讀過演義的人都知道。

去年正是建安八年,過了這個時間節點,劉琦、劉琮的矛盾就正式過了臨界點,開弓沒有回頭箭了,最終兩個裡必須有一個在劉表家族內部無法立足。

而劉備也是聽完這番解說,才剛剛知道原來就在去年年底,劉琮娶了蔡瑁女兒。這事兒發生時,劉備正在和曹操相持,以軍事政務為重,哪有心思關心遠在千裡之外的劉表家事?

捋順了因果後,劉備這才點頭:“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廢長立幼,自古乃取亂之道,孤身為宗伯,執掌天下漢室宗親家務,豈可不管?琦兒這事,孤幫定了!”

劉備打了個酒嗝,隨後豪氣地大手一揮,表示這事兒他絕對會管。隨後,就示意諸葛瑾可以請伊籍、劉琦單獨會麵了。

很快,劉備、諸葛瑾就來到偏廳。

劉琦見到劉備,就直接行了大禮:“叔父英才偉略,為天下計,小侄不才,也願略儘綿力,自當附於驥尾。隻恨小侄人微言輕,不能說服父親舉荊州之力,共襄盛舉……”

劉備連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虛扶起劉琦:“賢侄不必多禮,孤與景升兄,自張羨、孫策之亂起,便結為盟好,共抗那些曹賊羽翼。

今日所提倡議,也是孤一時心血來潮,不曾提前知會景升兄,他若親至,必然也會共襄盛舉的。荊州的情況,孤是從來不擔心的,所慮者,唯有景升兄的身體。

景升兄也有六十五了吧?不知是否還康健如初?若是年老精力衰退,到時候就要賢侄多多為景升兄分憂了,如此,必不至於誤了我們盟好討逆的大事。”

劉備話裡話外,已經把暗示做足,表態他會在劉表的家務事上,也充分力挺劉琦。

劉琦聽出了這層意思,終於放心,也是大喜過望,連忙順著往下說:“叔父高義,小侄銘感五內。不過家父牧守荊州之權,出自朝廷,豈可私相授受?小侄便是有父子至親,也不敢妄自越權。

叔父但有差遣,小侄力所能及的,無有不允。但力所不及的,也唯有幫著搖旗呐喊了。”

劉備點點頭,回答倒也滴水不漏:“朝廷權柄,自然不能私相授受。不過朝廷為曹賊挾持,地方方伯若年老無力行使職權,自當由當地群僚共同上表推舉。

但是宗室方伯的家事、嫡庶是否有悖亂妄為,孤身為宗伯,自然是要管一管的。”

這些對話裡,有些也是不得已的客套,雖然大家都明明知道是怎麼回事,但對朝廷的尊奉是不能含糊的。

就算地方上要自行決定“州牧過世後的接班問題”,“群僚共舉”的表文還是得寫,表麵功夫還是得做。此前劉焉、孫

策死的時候,都是寫過這樣的表文的。將來劉表不測之時,這個手續也免不了。

一旁的伊籍聽了大公子和玄德公的對話,也是暗暗為大公子著急:

大公子說話怎麼不挑重點呢?老是把話題往禮法、程序上引,那不是逼得玄德公為了尊敬朝廷,也隻能順著你的話頭往下說?

有些話題,就該自己主動拉下臉來求教,何況這裡又沒有外人,諸侯早就安排好了,雙方一共就四個人,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