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談笑點撥周公瑾(1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5614 字 1個月前

“公瑾彆來無恙?袁青州盛情款待,我一時難卻,在臨淄多住了一日。天氣炎熱,水軍士卒不曾流傳疾病吧。”

諸葛瑾上船後,直接來到旗艦尾部的指揮艙內,一邊走一邊跟周瑜攀談。

周瑜跟在後麵,誠懇致謝:“兄體恤士卒,將士們知道了,必定感念。水軍士卒多是南方出身,在江東濕熱之地尚且能適應,到了北方,區區暑熱算得什麼。

倒是今年動兵之時,可能會天氣轉涼,到時候南方士卒,反而難以發揮戰力。依我之見,這對公孫度之戰,還是宜早不宜遲。為何非要等夏糧入庫完畢呢?咱也不指望幽州本地新打的糧食來維持軍糧了。

若實在考慮到百姓疲敝,非要多休養生息,那索性拖到明年春耕後再戰也可,就彆秋季用兵了,這剛開打沒多久,天就涼了。”

諸葛瑾跟周瑜年紀相仿,諸葛瑾最多也就大幾個月。不過他是周瑜的大舅子,周瑜肯定得以兄稱呼,連字都不能帶。

周瑜於戰亂中離喪家室、不得不另娶,也有將近三年了。剛開始他隻是迫於降將身份,考慮到諸葛家勢大,二妹諸葛蘭看上他,就隻有依從。

諸葛蘭論美色並不是非常出眾,至少比不上她那群嫂子們。

周瑜這麼帥,一開始還是覺得這方麵內心稍有憋屈。不過後來發現諸葛家的女人才華不凡,心思靈透,跟他很有共同語言,而且也能精通音律,周瑜也就意識到自己撿到寶了。

他此後再跟妻子娘家人接洽,便再無芥蒂。尤其是接觸多了之後,他不得不心悅誠服地承認,大舅子小舅子的才智,都遠在他之上,不服不行。跟家裡人多談論切磋幾次,他都能增長很多新奇巧妙的見識,也開闊了眼界、思路。

此番親自來黃河河口的青州樂平郡迎接大舅子,他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所以一上船就開始請教戰略思考方麵的問題。

反正在海上坐船也閒得發慌,每天不是憋在船艙裡閒聊就是到甲板上吹吹風透透氣。

從樂平郡的黃河河口到新築才一年多的天津城,一共有四百裡海路,至少要航行三天兩夜。到了天津後,沿著易水、㶟水前往漁陽,還有三百裡內河水路,內河航行更慢,所以累計至少要七八天才能到漁陽。

考慮到途徑新築的天津城時,諸葛瑾可能還要再稍稍歇息、視察一番,十天後能到漁陽就不錯了。

麵對妹夫的請教,諸葛瑾也不能什麼都說,隻能是挑些側麵的借口搪塞:

“你說對了,主公和我就是考慮到去年連戰,今年春天才結束,百姓和將士們太疲憊了,非歇息不可。所以今年的農事是絕對不能耽擱的。

至於為何不拖到明年,我也是想出其不意一些——既然以公瑾之智,都看出秋季用兵,適合作戰的窗口期太短,那曹賊豈會想不到?所以隻要我們盛夏時依然按兵不動,曹賊多半就會鬆懈,覺得我們今年不可能出兵了。

而且,遼西之地,就是秋季霖雨之時,水位上漲尤其嚴重。遼河口沿海一帶,形成遼澤,淺難過車馬,深不通舟楫。如此遼東之敵也必不提防。

但我卻知,子龍在收服右北平徐無的田疇後,從田疇口中打探出了由盧龍塞翻出燕山、走草原直趨遼東的道路。如此,我軍陸路不帶糧草,北出燕山輕裝騎行,主力和軍糧卻走海路,豈不是打公孫度一個措手不及?

就算一時拿不下襄平,至少能在遼東外圍廣占土地,站穩腳跟,到時候以戰養戰,因糧於敵。更兼我另有諜報傳聞,說公孫度病勢漸重,這個時機,也不該錯過。

我總覺得他撐不了多久,我既不想背負乘喪伐人的惡名、引得遼東將士同仇敵愾。也不想等他安穩交接,內部恢複平定。”

諸葛瑾用閒聊的口吻,有一搭沒一搭說了不少理由。周瑜本著九分直接采納、一分批判性思辨的態度,聽得很認真,倒也覺得不無道理。

大舅子的方法,雖然行險了,但也是把己方的優勢充分、儘量發揮了。凡是能利用我軍獨有的技術手段、製造信息不對稱的機會,諸葛瑾是一點都沒放過,全部吃乾抹淨充分利用。

“原來如此……倒是我對兵法的見解,過於正道了,不知用奇。”周瑜反複思忖,似有所得,心悅誠服地歎道。

他是真心感覺自己對兵法的理解,又稍稍進步了些。

如今的周瑜才剛剛虛歲三十,跟曆史上四年後赤壁之戰時相比,將才還沒發展到“完全體”。不過跟著諸葛家抱抱大腿、走南闖北把公孫度之戰打完,基本上也能超越後來赤壁時的自己了。

諸葛瑾見說服了妹夫,內心卻是暗道了一句僥幸。

隻有他自己清楚,為什麼非要抓著今年這個機會打公孫度?為什麼就是不能拖到明年春耕後?

還不是因為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曆史上公孫度就是今年死的。

古代乘喪伐人,不但道義上有點欠缺,關鍵是容易激發敵人的憤慨,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所以能避免還是避免。

諸葛瑾倒不是完全為了劉備的仁德大義名分,更是為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想更好地瓦解敵軍的人心。

但是,如果不是知道敵方首腦死了後、再‘乘喪伐人’,而是先開始伐。打了一半敵軍主帥病死了,那就不存在任何道德瑕疵了。

而且敵軍將士也會人心煌

煌,覺得這是天意不佑我軍,是天要亡公孫家,所以才讓公孫度死在這個節骨眼上,軍心士氣會極大崩盤。

這其實跟曆史上四年後、曹操南征劉表時非常相似。曹操就沒有趁喪伐劉表,而是大軍出征走了一個月,快到新野、樊城了,劉表自己憂懼加重病情,突然死了。

這種情況下,曆史上的荊州軍就完全沒能團結凝聚起戰力,而是直接崩了,劉琮被蔡瑁帶投,荊襄之地兵不血刃易主。

有曆史上劉表的例子作為借鑒,諸葛瑾怎麼能錯過這種良機?

隻可惜“預言敵方諸侯病死時間”這種事情太過逆天,諸葛瑾不好直說,也就找了其他一堆次要理由掩飾,便於最終堅持自己的方略。

最終公孫度真能如期病死,那天下人也隻會覺得是天命在劉備一側,更加導致那些弱小諸侯向劉備靠攏,也算是一層額外的人心收獲。

……

諸葛瑾和妹夫暢論兵法,切磋後續戰備部署方略,數日時間倏忽而過。周瑜對於後續真動手後該怎麼打、有哪些注意事項,也愈發磨合周密。

在渤海這種水深不過兩三丈的淺水窪裡行船,也沒什麼風浪,非常安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