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慷慨到出乎天下人意料(1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2510 字 2個月前

“實不相瞞,我軍此番帶來戰兵三萬,今年之內,擋住夏侯淵、穩守墊江是絕無問題的。後續待道路易行、後方再陸續添兵,總數可過五萬,明年必能發動反攻。

恕我直言,這個方略也是經過我主深思熟慮的:曹操進入漢中後,不可能長期指望從關中運糧補給漢中,否則光是翻越秦嶺的損耗,就能把曹操拖死。

所以,持久戰之下,曹操隻能指望漢中郡本地的產糧、來維持夏侯淵的消耗。而漢中總共不過十幾萬戶百姓,加上巴西,總數也到不了二十萬戶,這點產糧,能維持多少軍隊?

相比之下,益州總人口百萬戶,除了漢中和巴西,其餘都在季玉公手中,靠巴蜀、廣漢的產糧,長期來看至少能維持三四倍於漢中的駐軍,時日一久,曹操必然不支。因此,從軍事上看,對我軍而言,緩戰比急戰更有利。”

諸葛亮這也是幫劉備直接攤牌,公開挑明了己方“緩戰”的理由,跟黃權那句“擔心供給大軍太久、軍糧不濟”的說辭針鋒相對。

劉璋陣營當然是算經濟賬的,希望儘快擊退敵人。而劉備陣營當然是算軍事賬和政治賬的,不可能完全被人當槍使、那麼賣力去速戰速決。

而且雙方都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說辭,把真正的決策動機掩蓋起來。

你劉璋總不能為了少吃點糧食、就讓劉備軍主動進攻、多死人吧?糧食和人命,這個賬是算不過來的。

作為劉璋嘴替的黃權,麵對諸葛亮嚴密的分析,也是啞口無言,不好再糾纏這個問題。

而另一邊,原本頗為緊張、唯恐談判和睦氣氛被破壞的張鬆,見黃權終於閉嘴,也連忙出來圓場:

“孔明先生所見甚是!曹軍凶頑,如今士氣正銳,確實需要消耗疲敵,從長計議。縱然要多支應些軍糧,我蜀中士庶也必然能理解。”

“對對對,是我不該提這事兒的,玄德兄來多少兵馬,都是情分,來來來,還是喝酒!喝酒!”劉璋也連忙借坡下驢,不再聊尷尬話題。

然而,就在大夥兒都以為這件事情過去了的時候,諸葛亮卻突然主動代表劉備、稍稍退了一步。

隻見他搖著折扇,悲天憫人地說:“季玉公與張彆駕所言,也不無道理。雖然軍事上我軍確實應該先相持消耗曹軍銳氣,但蜀中百姓的負擔也不能不體恤。

要貴軍長期提供三五萬戰兵的糧草,甚至更多,百姓確實苦了些。好在,我主素來仁德,入川前與我商議時,也想到過這一點。

既然蜀中存糧不足,愚以為不但需要節流,也需要開源——我有一法,長期來看,可讓蜀中稻米增產數成,來之前,我已與我主商議,願意將此神農妙法,與益州士庶分享。如此,便不怕支應不起軍糧了。”

諸葛亮此言一出,劉璋、張鬆、黃權都是悚然一驚。連嚴顏、張任那些武將,也聞聲側目。

相比之下,劉備、龐統等人始終泰然自若,完全不覺得意外——顯然,諸葛亮說的話,是他入川之前,就已經跟劉備商量好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