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魏延斬殺的高祚,在《三國演義裡根本連名字都沒被提到過,所以隻讀《演義的看官,或許會覺得這就是個菜逼。
可是在《三國誌裡,高祚的功績還是實打實的,他就是夏侯淵在滅張魯之戰中的功臣,斬殺過張魯麾下大將——當然了,張魯自己就是個矬比,他麾下的所謂大將,含金量也都低得可憐。
但不管怎麼說,高祚被殺了。魏延也通過投降的俘虜之口、問清了高祚的身份官職,所以魏延很輕易就能判斷出:夏侯淵得知後,馬上會實施瘋狂的報複。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當天晚上,魏延讓軍中醫匠把今日之戰的傷員都處理好後,就眉頭緊鎖地開始琢磨起如何應對夏侯淵的怒火。
略一合計,魏延便吩咐隨軍參軍道:“夏侯淵來得那麼快,看來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修完釣魚城的防禦設施了。明日一早,派船把今日之戰的傷員全部運回後方江北城。
然後,墊江縣城內還沒來得及拆的房子,也彆拆了。簡單把梁柱抽了運到對岸,彆給夏侯淵留下太多大木打造攻城器械,至於磚石就留給夏侯淵好了,這些東西造攻城武器時用不上。
另外,把城南沿涪江的碼頭棧橋都儘量拆了,用船運到對岸,將來在釣魚城西北側懸崖邊的泥灘上重新搭建碼頭。我軍有水戰之利,甘將軍的戰船可以長期控製住涪江、渠江的通航權。
隻要南岸有碼頭,夏侯淵就算圍城再久,我軍的軍糧都可以通過這座碼頭運進來——不過暫時也不急著造,可以先把木料石料堆那,等將來釣魚城內糧食快短缺了,再把這座碼頭完工。
要是完工得太早,夏侯淵一來就看到我們有備用碼頭,說不定就提前意識到長期圍城無效了。”
魏延的吩咐,很快被隨軍參軍一一記下,立刻就去分派部署。
魏延提到的這個規劃,不了解重慶地理的或許會難以理解。
釣魚城北側臨江的地方,原本是懸崖峭壁、直插江中。但因為江水湍急,在這裡被懸崖山勢所逼、不得不拐彎,千百年來江水夾帶的泥沙,就在南岸堆積,在崖底形成一片平地,與外部隔絕,但正好能用來建造碼頭——
曆史上,後來宋朝的時候,釣魚城之所以能在蒙古軍猛攻下堅守三十多年,也跟這個特殊地形有關。因為宋軍跟蒙古軍相比,有嘉陵江水軍之利,有了這座與其他陸地隔絕的碼頭,無論釣魚城被圍多久,宋軍都可以從重慶把物資源源不斷運進包圍圈。
蒙古軍當然也試過在這座碼頭組織登陸戰、然後襲擊宋軍側後。但因為從這裡登陸後,直接就要麵對懸崖峭壁,所以無論蒙古人怎麼努力,都無法攻上崖頂。懸崖上隻要留幾百個人防守,就能確保隻有自己人的運輸隊能爬上來。
當然,後世宋朝的時候,為了長期固守,還在碼頭背後的懸崖上,開鑿了一條迂回曲折的攀登小道,把物資運上崖頂。如今才東漢,魏延駐守的釣魚山北崖並沒有任何山路。一切的配套設施,都得魏延在後續守城的過程中慢慢建造。
不過隻要心裡有了這個想法,有了規劃,剩下的都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