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1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3704 字 1個月前

諸葛瑾用短短幾句話,敏銳地指出了古今人地矛盾的變化。

立刻讓魯肅和劉備等人,對剛才的問題有了新的看法。

“子瑜果然還是遠見卓識,隻是有時候一些臨時起意的話,容易浮光掠影、過於高遠。但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切磋的政見,還是紮實得很呐。”劉備內心,也不由暗暗下了這麼一句評語。

剛才前一個議題時,諸葛瑾的觀點,被二弟稍加反駁修整。但那些話不過是他隨口說的、展望性的內容,並不是眼下就要落地的。

而對於那些很快能落地的問題,諸葛瑾當然還是非常有把握,想成熟了才拿出來。

沒有人能要求一個智者,在頭腦風暴或者說啟發性討論的時候,也字字珠璣,那就不是人是神了。這些本來就是決策的過程,當然要允許沒想太細、有點小錯誤及時糾正就好了。

隻要最後拿出來的政策,是四平八穩的,確保不拍腦門決策,那就夠了。

而諸葛瑾在初步贏得主公和同僚對其觀點的讚同後,又繼續乘勝追擊,詳加闡述:

“子敬的想法,其實主要是沒有看到人地多寡的變化。當然,如今之世,經過二十餘年戰亂,相當一部分地方,也被屠戮得地廣人稀了。

曹賊在北方,也寫過‘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那些地方,確實要束縛百姓,全力種田,才能恢複國力,所以曹賊在豫州冀州實施了屯田,對百姓作息嚴加約束,治民如治軍。

但是,益州之地,乃至荊揚部分地區,自桓靈以來,戰亂相對較少,人口依然存留較多。益州如今仍然有三百萬戶口,還沒算隱戶。成都平原又隻有那麼點肥沃之地,其實用不了三百萬人都種地。

我們在桓靈以來人口減少相對不明顯的州郡、率先試行錢糧徭役能互相折抵的製度,也是在給無田、少田的百姓找出路,讓不擅運糧不擅長途跋涉的百姓,多了一條活路,何樂而不為?”

魯肅聽到這裡,不由由衷歎服:“此論深通古今之辯,確實發人深省。不過我還有一點不解,方才提到讓不願意服徭役的百姓,‘農閒時做點零工’,這事兒,可有深遠詳儘規劃麼?普通百姓未必能尋到足夠的工商短工機會。”

對於這個問題,諸葛瑾自然是有把握回答的。他對於如今發展工商的方向,非常有把握,覺得瓷器、茶葉、鋼鐵、造船都還可以繼續發掘,還有一些軍工產業的供應鏈上遊配套,也能吸納不少勞動力。

不過,諸葛瑾畢竟這一世還沒去過四川,也不了解益州當地的工商業情況,而諸葛亮卻在益州實打實待了兩年。

所以,諸葛亮非常細心地幫大哥搶答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子敬不必擔憂。且不說我軍如今冶鐵煉銅、造船燒瓷等等工商,都還可以吸納富餘百姓。

單說蜀地紡織發達,蜀錦行銷天下,如今產出多少都能緊俏賣完。原先蜀地百姓男丁都要服徭役,隻有女子閒時紡織較多,所以蜀錦產量始終不高。

但實行新法之後,想要讓蜀中百姓農閒有事做,隻要擴大蜀錦的產業即可。如果民間辦得不夠大、吸納不了足夠勞力,還可以官辦織造工坊。確保每個縣都有工坊,如果有些縣麵積較大的,百姓往來務工不易,還可以把官辦鋪到每個鄉一個坊。

如此一來,其他冶鐵煉銅鑄造燒瓷炒茶諸業自由發展、先吸納一部分勞力。蜀錦工坊作為兜底,給農閒時又不想服徭役又沒彆的手藝的百姓,找到一個穩妥的活乾。雙管齊下,必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諸葛亮的這條意見,可謂非常簡潔易懂。

但也正因為如此簡潔易懂、此前卻偏偏沒有人想到過,更足以體現此想法的天馬行空、驚世駭俗。

魯肅這樣的老成持重之人,不免被打了個燈下黑,下意識驚呼:“讓男人去織錦?!”

這個事情,確實太出乎意料了。

自古男耕女織,到漢朝為止,紡織業都是女人為主的活,讓男人紡織少之又少——當然,後世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到了宋、明之類的朝代,這種事情就沒那麼罕見了。

熟讀中學曆史課本的都知道,後世課本上講“明朝出現資本萌芽”時,就提過江南有大型紡織工坊、廣招織戶乾活。蘇州府還有抗捐的,史書記載動手的機工,顯然多是男人。

由此可見,男人從事紡織工業,不是不能乾。隻是自古壯勞力更缺乏,需要的重體力勞動都找不到足夠的人乾,所以讓男人種田、徭役。紡織這種隻需要細致不需要體力的,就讓女人乾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