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令君曾經說,他年輕的時候,其兄便曾跟他講過一個典故,勸誡他凡事都要看長遠。一日對的道理,未必一個月還對。一月對的道理,未必一年內還對。同理一年對的道理,也未必十年、一世、一朝一代都對!
時移則勢異,勢異則備變。劉璋能惠民,不過是天下大亂,當世雄主無暇顧及蜀中時,才能勉強維持的一時之狀,絕不會長久。要想讓蜀中百姓長久安穩,隻有匡扶漢室,讓天下重歸一家,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一旁的嚴顏,聽了張鬆和秦宓辯論,已經稍稍有些混亂了。
不過他的心誌還算堅定,雖然講道理講不過秦、張,但他的忠義之心也不是因為區區道理就能改變的。
士之忠義,並不是針對百姓的,誰給他升官封賞,他就得給誰出力,這也是基本的義,豈會因為“民”得到的好處或者不利,就直接決定要不要另投他主。
然而,張鬆卻不會就此罷休,他還在繼續明著反駁、實則給秦宓遞話頭:
“那照你這麼說,隻要是為了讓蜀中之人不再打仗,讓蜀人因為天下重歸太平而少當兵,那就是惠民了?隻要天下一統就是好事,那曹賊一統天下是不是也是好事?簡直強詞奪理!
再退一步說,當初桓靈之時,天下也是一統,但蜀中百姓之苦,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嚴老將軍這個年紀了,你問問他,當年天下太平時,蜀中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
張鬆這句話,不但遞了刀子,還讓嚴顏心中一震,非常有代入感,仿佛張鬆就成了他的嘴替。
因為嚴顏也回憶起了當年天下太平時,蜀中百姓日子也非常苦,雖然當時漢人百姓被迫當兵的很少,但蜀中徭役是一點也不少,都是運糧運物資為主的徭役,要繳納的稅賦壓力也是很重。
漢朝原本的稅賦製度,並不考慮各州郡上繳朝廷的錢物的運輸成本,而蜀地偏遠,要把錢和絹帛運到雒陽,運費損耗就比彆處大,而且關鍵是隻能自籌人力。
以至於蜀地興修水利、造城牆等徭役雖然輕,“天府之國”的天然水利環境和水利“遺產”都江堰比較多。但少修水利少築城省下來的人力,都被拉去搞運輸了。
桓靈時板楯蠻連年造反,不是沒有道理的。
嚴顏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也不得不承認,過去幾十年,百姓日子最好過的時候,就是在劉璋手下這幾年。
因為這段時間裡,不用從蜀中往蜀外運東西了。
對於蜀中百姓而言,哪個朝廷、哪個官府逼著他們往外麵搞運輸,他們就恨誰。
張鬆做了嚴顏的嘴替,把嚴顏心中隱約想問、卻因
為嘴笨不知道怎麼問的問題,給流利問了出來。嚴顏自然也豎起了耳朵,很想聽聽秦宓還能怎麼狡辯。
但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其實他內心已經產生了一絲動搖:如果秦宓還能把他最關心的隱憂都解答了,而且確實有道理,那他說不定真會動搖……
對麵的秦宓,似乎還真被難住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繼續侃侃而談:
“張彆駕不愧有秦、儀之舌,辨析精準。這兩個問題,我就一一為你回答。
首先,你問統一是不是就一定比蜀地自行割據、對百姓更好,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告訴你,肯定是統一更好。
但具體如何統一,對於將來蜀地重新太平後,百姓能減輕多少負擔,還是有影響的。如若被曹賊這等篡逆得手,天下很有可能陷入無止境的戰亂,所以我輩漢臣才必須死守大漢的正統!這不僅僅是為了安漢興劉!
請彆駕試想,當初秦滅周時,秦長久了麼?沒有,十五年便覆滅了。王莽篡漢後,長久了麼?沒有,十五年便被光武反正。
不講正統,純粹以力奪取天下,便會導致人心不穩,人人都覺得,天子者不過兵強馬壯者為之。嬴政滅得周天子,項羽豈滅不得秦?陳勝能自行封王,武臣便不能反叛陳勝自行封王?韓廣便不能反叛武臣自行封王?
曹操若是得手,必會不顧德運正統,強行以力篡漢,屆時後患,遠非嬴政王莽可比。
而蜀人之所以在天下一統狀態下能過得比割據狀態下更好,就是仗著一統後不用那麼多人去從軍。
要是不能保證太平,還要無數人去從軍,百姓受苦程度的降低,也就很有限了——所以,隻有天下中興於太尉的匡扶,才是對蜀地士庶長遠來說最好的,如果是曹賊實施了篡逆,蜀中百姓便要再吃兩遍苦、再受兩茬罪!
其二,剛才你問,為何桓靈時蜀中士庶的日子,過得比劉璋初年還艱辛。這也無須諱言,就是因為桓靈時朝廷稅賦之法,是舉止天下而皆用的,並沒有考慮到蜀地山川險阻、轉運不易的特殊困難。
所以,桓靈之時,甚至更早之前,蜀中百姓事實上一直在承受比外界各州更為困苦的徭役錢糧。
但是,如今司徒和諸葛令君兄弟聯手,想出了代徭錢製,與對應的租庸調法。允許某些州的百姓,繳納錢、銀以折抵田賦糧稅,也允許繳納錢、銀折抵徭役。
嚴將軍,張彆駕,你們也是親眼目睹了這個新法好處的。你們捫心自問,允許花錢代役代糧,是不是對越險遠難行之地的百姓越有利?蜀道艱難,這個新法就屬蜀人最受惠!
而隻有天下中興匡扶於太尉之手,司徒和令君的良法才能推行天下而皆準。要是被曹賊篡逆,他會用司徒和令君想出來的財稅之法麼?
到時候,你們就是蜀中百姓百世的罪人。是你們讓蜀地百姓沒法交錢免役免糧,讓他們不得不運著幾十倍重的物資出蜀交割,百代之後的蜀地百姓都會記恨他們的!”
繳納同樣價值的銅錢、銀幣、蜀錦,肯定比繳納同樣貨值的糧食或者其他粗重貨物,體積和重量都能縮減很多倍。
以蜀地的運輸困難,物資體積和重量降十倍,運輸成本就降十倍。為了運輸付出的徭役也就降低了十倍。
代役法,租庸調法,絕對是對偏遠山區人民的最大善政。
之前龐統在涪城勸降法正時,不能明著用這個理由,那不過是因為龐統內政搞得不如諸葛亮好,而且龐統搞得晚,效果不明顯。
諸葛亮這邊,內政的推行卻是紮紮實實,殫精竭慮。而且就在嚴顏和張鬆的眼皮子底下搞的。諸葛亮的內政新法帶來了多少百姓擁戴,嚴顏都是看在眼裡的。
隻是此前沒人給他這麼定量分析、對比分析過。
現在的秦宓,卻是拿著諸葛亮給他寫的勸降書和闡述文章,跟張鬆打配合,看似針鋒相對,實則遞話柄一問一答。
張鬆揣摩明白了嚴顏的心態,然後做嚴顏的嘴替,幫著嚴顏被秦宓駁得啞口無言,最終也就連帶著嚴顏一並軟化了。
秦宓看嚴顏再也說不出話來了,便從袖子裡抽出一個卷軸——這正是諸葛亮為了此番出征劉璋,所寫的勸降文章,深刻闡述了劉備治蜀比劉璋治蜀、對百姓有利的地方。
諸葛亮的文章,極大地借鑒了他大哥讓王粲代筆的那篇檄文的思想。但是在論證重點上,又有所不同。
而且諸葛瑾的檄文,是寫給所有人看的,不能在政治哲學理論上展開太多,反而要有更多簡單粗暴的呐喊和抨擊。
諸葛亮這篇,卻是完全針對蜀中士人、官員的,是給讀書人看的,也就能詳細論證推演,借鑒古今。所以,這篇文章最後的題目,也就定為《出師論,專門論證劉備得蜀地後對蜀人的好處,號召有識之士棄暗投明。
以嚴顏的文化水平,他原本是讀不懂《出師論的精妙之處的。但是有了秦宓和張鬆深入淺出的一問一答解讀,真理越辯越明,連嚴顏這種水平,都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了。
而秦宓見他態度鬆動,繼續乘勝追擊:“所以,要讓蜀中百姓享受長治久安的好日子,就得長痛不如短痛,以天下為重,讓蜀中仁人誌士,各奮己力,為匡扶漢室效命。
劉璋雖然罪孽不大,我主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並不打算深責於他。但那些蠱惑蒙蔽劉璋、勸導劉璋不要為國出力的奸佞,又豈能不懲處?
這些人看似在讓蜀中百姓隔岸觀火,節約民力,實則是助紂為虐,對蜀地士庶的長遠安穩不利!而且,天下忠義之士,難道都隻在關東?蜀中就沒有忠義之士,痛憤時局苦難?<b
r>
嚴老將軍,我素知你也是上願為國家出力、下也不吝順便得些功勞,封妻蔭子。法參軍、張彆駕,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忠義之士?
如今隻有跟著太尉,一起把蜀地重新整頓一新,你們這些忠義之士,才有機會在討逆匡漢的偉業中出力,青史留名,傳及後世。這樣的機會就在眼前,難道你們要錯過麼?”
秦宓一連串猛烈的攻心,讓嚴顏幾乎退無可退,避無可避。
猶豫再三之後,嚴顏終於長歎一聲,拱手表態:“太尉仁義大德,諸葛令君殫精竭慮,以惠民利民為己任,我也是親眼所見,已有兩年。
我蜀中有誌之士自然也不少,誰不想為國出力,為討逆除賊奮戰沙場?隻恨原先關山阻隔,並無機緣。如今既蒙太尉和司徒、令君信賴,我也不是不能為國出力。
隻是我畢竟為季玉公父子兩代效力十餘年,我有一問,請秦先生如實相告:太尉將來真能保證善待季玉公,真的隻是懲戒蜀中那些不願為國出力、隻想關門自守的奸佞麼?”
秦宓:“這事兒,我當然可以保證,但我保證了也沒什麼用,嚴將軍也未必信。但是,隻要嚴老將軍有心歸順,諸葛令君也願意當麵保證。”
嚴顏最後掙紮了一下,長歎一聲:“既如此,嚴顏自願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