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工匠不斷往裡加入濃鹽鹵,同時又把熬煮後鍋底結晶析出的固體鹽直接鏟出來、瀝乾裝袋。
視察完全部生產環節後,王連還非常有把握地對諸葛亮表決心、談及展望。表示隻要按照使君給的技術,給他數年時間,他完全有把握把蜀中井鹽的產量擴大數倍!將來甚至是十倍、十幾倍!
從此以後,蜀中食鹽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做到“川鹽濟楚”,接濟荊州西部一些交通不便、淮鹽不易運入的郡縣。
而黔中和南中之地,也能從蜀地井鹽的爆發式增長中獲益。
讓南中蠻夷百姓以往靠焚燒浸潤草木灰補充礦物質的悲慘生活,就此成為曆史——當然,這種惠及蠻夷的貿易,肯定是附條件的。
南中部族肯定要像如今幽州東北部的內附烏桓一樣,儘量漢化、對漢人官府的羈縻采取友好態度,才能得到漢人官府的榷場貿易資格、敞開賣鹽。
如果跟前幾年那個速仆延部一樣,抗拒王化,那就讓部民繼續乖乖喝草木灰水補充礦物質吧。說不定還會被其他心向漢化、想要擴大榷場貿易的忠義部族所兼並、討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沒有數年之功,是不可能走到那一步的。
畢竟王連這邊,要讓蜀中腹地的井鹽自給自足,至少就要兩年。第三四年,或許能往南中賣鹽,至於“川鹽濟楚”,可能都是十年八年之後的事兒了。
在大量往南中賣鹽之前,諸葛亮也沒有太多籌碼可以勾引南中蠻夷。所以在他心中,這事兒要麼等將來天下一統後再說。
即使是最好的情況,那也得三年後、蜀中元氣徹底恢複、建設整頓基本完成。到時候如果能趁著全麵對曹操北伐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把南中梳理整合一下,也算是一件美事。
但不管怎麼說,南中問題的優先級,肯定是比荊州問題要低得多得多的。到時候荊州問題肯定已經徹底解決乾淨了。
……
視察完漢安縣這邊的井鹽建設成果,諸葛亮馬不停蹄又前往了下一站的江陽縣。
在那裡,張裔又殷勤迎接,詳儘彙報,展示了最新的天然氣煉鐵爐和灌鋼工場。
黃月英也在江陽縣,自然少不了跟夫君重逢——在黃月英看來,漢安那邊的活兒比較簡單,沒什麼可調試的,在那裡待了一個月,問題基本上都搞定了,剩下的都是規模化擴產的體力活,全丟給王連就行。
倒是張裔這邊的情況相對複雜,黃月英就專注在江陽多留了些日子。
既然黃月英在,具體細節的解說上,也就不需要張裔來當電燈泡了。黃月英自己就能給夫君解說明白,而且更詳儘。
黃月英帶著夫君走馬觀花了一圈,告訴夫君這裡的煉鐵爐結構跟傳統的相差不大,隻是額外加入了一個輸入天然氣以增加火力的管道。
而且因為天然氣比重比空氣還輕,進入爐膛後是往上浮的,所以天然氣的進氣管隻能安排在爐子底部,這就需要在爐底挖溝槽埋氣管——剛開始她也試過把爐膛架空,但很快發現不現實,熔爐太重了,架空還容易導致地基不穩,不如挖溝埋管。
這些細節也無需說太多,總之都是一點點坑踩過來的。但黃月英聰明,發現有坑就快速迭代、並且把錯誤的教訓、原理分析都記得明明白白。所以短短幾個月,就基本搞定了。
黃月英發現,改用了天然氣作為主要燃料後,爐膛的反應效率陡增。不但融化鐵水變快了很多,而且需要清運的爐渣也變少了很多——
傳統爐具產生的爐渣裡,有大量固體成分都是煤炭裡的不可燃物雜質,比如含鈣的雜質,會在爐膛底部板結成塊,要不斷清出來,否則時間久了徹底結成一大團,堵死出料口,熔爐就報廢了,隻能砸爐子取鐵。
引入天然氣加熱後,煤炭/木炭用量大大降低,產生的固體雜質自然也少了很多,清理爐膛的作業頻次也就能降低很多。畢竟天然氣本身就是氣體,其固體殘留物的數量壓根兒就是零。
當然,黃月英試了多次後,發現完全用天然氣燒熔鐵礦石、一點不用固體燃料,貌似也不行,因為礦石的“還原”效率似乎會有點問題黃月英並不知道“還原反應”這個化學術語。
所以,哪怕不用炭作為燃料,最好還是摻雜一些炭作為還原劑。同時,黃月英也發現,作為“還原劑”使用的炭,就不用在乎熱效率了,所以木炭比煤炭還好用,還不會導致鐵水混入更多雜質。
更多技術細節就無需一一贅述了,反正黃月英幾個月的鼓搗努力,對天然氣的引入,讓這裡的熔爐煉鐵效率提升非常可怕。
畢竟煤炭的燃燒火焰溫度隻能到一千三四百度,而天然氣的燃燒火焰溫度,能輕鬆突破兩千度。純鐵的熔點隻有一千五百度。
哪怕沒有熱風爐之類的近代設施,光是靠著火焰溫度本身的巨量提升,對冶煉的幫助增益就非常恐怖了。
諸葛亮親自觀摩時,看到的那座熔爐,幾乎是始終敞開著底部的出鐵口,都不用關閉等加熱。
隻有工匠在不斷從爐子頂部倒入一筐筐的鐵礦石和木炭/焦炭,然後下麵的出鐵口就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流出鐵水,如涓涓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