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竹竿(二)
李君閣把三支竿子都抽出來,擺著麵前細細欣賞,一邊喊道“篾匠叔,哪根竿子是我的啊?!”
門外傳來一聲不耐煩的聲音:“自己看自己挑!挑不準活該!要是這都分辯不出來,給你也是糟蹋!”
李君閣縮了縮脖子,仔細觀察三根竿子。
竿子的手把節是用箭竹製作的,二三節是厘竹製成,幾十道薄薄漆層包裹著竿體,在斜陽下呈琥珀狀,淡淡的散發著內斂的寶光。
竿柄由藤絲編織而成,顯得非常素雅。
三支的銘文都是針尖烙出,字體剛健挺拔,分彆是“無心一本”,“治五溪”和“入魂”。
竿稍都是滿漆包裹,看不出製法。
李君閣仔細檢查了塗裝,漆作非常的均勻,完全沒有氣泡針眼一類的瑕疵,再檢查玉口和節插,打磨得光滑均勻,也堪稱完美。
差彆到底在哪裡呢?
李君閣右手拿起三支竿稍,持握底部,用左手指肚在竿尖上來回壓了幾次,笑了,原來貓膩在這裡。
“無心一本”的竿稍用手撫摸略有不平,說明底層部分部位用了絹絲加強,不夠完美。
“治五溪”的竿稍非常平滑,調性彈力已經非常完美,但是比之“入魂”還是有一點差距。
“入魂”的竿稍有一股“拔勁”,指肚壓上去好像有一股轉瞬即逝的抗力,就像竿稍在與肌膚對話。
這種感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就是一種“靈性”。
李君閣將其餘兩根竿子重新裝好,拿著“入魂走”了出來,笑著說道“篾匠叔,如果不是‘入魂’,我敢把它嚼著吃了。”
篾匠叔笑罵道:“呸!你敢吃,我還舍不得讓你吃呢!”
李君閣將“入魂”仔細的插接起來,又仔細的檢查了一遍,開始測試竿子的整體重心。
重心大概在竿前尺半,作為全長十五尺的竹製竿子,配重已經非常的完美了。
然後手握握把,輕輕一抖,竿稍立刻輕嘯起來,“咻咻”地歡叫著,竿稍的每一次彈動都能清晰的傳遞到手掌當中。
閉上眼睛,通過感受掌心傳來的信號,能清晰地判斷出竿稍的彈動方向,幅度,力道和頻率。如同竿子和主人一次次完美的對話。
“好!太好了!當真是‘入魂’!不愧是‘入魂’!”
李君閣鄭重的將“入魂”分解收好裝袋,輕輕放在條案上,閉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似乎要平定一下心緒。可是卻突然暴發一般跳了起來,抱著篾匠叔狂跳起來:“篾匠叔!我們成功了!我們終於成功了!”
篾匠叔站在那裡任由李君閣又抱又跳,嘴角含笑,眼角卻又一絲淚光,喃喃的說道:“是啊,我們成功了,十年了,我們終於成功了。”
頂著漫天風雪走遍山野選擇竹材,一次次的調試膠液,漆料,無數次的失敗,又無數次的重來,每個假期回來,李君閣都會將自己收集到的製竿工藝和篾匠叔探討,無數個不眠的夜晚,篾匠叔頂著過敏難忍的痛癢調製著不同的配方,今天,他們終於成功了!
兩人手牽著手,哈哈大笑。
過了好一陣,兩人這才坐下來開始聊天,李君閣又忍不住將袋子打開,一節一節的細細打量“入魂”。
篾匠叔在旁邊坐下來,看著李君閣愛不釋手的摩挲著“入魂”,說道:“十年前,我完全不知道竹藝可以達到這種境界,花了十年時間將這門技藝大成,也算對得起祖宗傳下的這門手藝了。”
李君閣輕輕往竹竿上哈氣,然後看著竿上的水霧慢慢消失,最後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讚道:“何止啊,你這是把祖宗的手藝發揚光大,在舊時可以開宗立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