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趕場
雖然不知道右邊那叢蘭草發生了什麼變化,但是李君閣知道絕非凡品。
這下反而麻煩了,李君閣知道自己的能力現在不足以持有這樣的東西,一旦曝光,非但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反而會帶來無窮的麻煩。
那這東西對目前的自己來說,反而無法創造出什麼價值。
“算了,先彆管那麼多,先給兩種蘭花取個名字吧。”
李君閣思索了一會,決定將一株命名為“素邊玉爪”,另一株命名為“碧波玉龍”。
將碧波玉龍移植到大地上竹林旁邊,這樣他可以每天隨時都進來欣賞。
素邊玉爪沒有那麼驚世駭俗,所以就留著島上繼續快速繁育。
出了這個事,李君閣也沒有心思繼續收取動植物改造空間了,眼看著小島和靈泉裡都有了不少動植物,乾脆就調轉船頭往回走。
另外還發現了一個神奇的事情,就是站在湖泊上空看小島,和站在大地上看靈泉,會發現小島上和靈泉中的草木和動物飛快的移動生長,就像看電視快進一樣。
李君閣知道,那是時間飛快的流逝。
但是一旦身處島上和靈泉當中時,又感覺一切正常了,體會不到時間飛逝。
李君閣暗自慶幸,好在小島和靈泉對自己的靈體沒有影響,要不然,自己在小島上來回那麼多次,現在都該跟老爸一樣大了。
就這麼一路胡思亂想著,李君閣駕著小船去了盤鼇鄉。
明天就周末了,梁慧麗三人會來家裡做客,李君閣準備趕場買點東西,順便看看自家大姑二姑。
大姑二姑都是老爸的妹妹,這邊的風俗是男女分開排行,所以隻叫大姑二姑,沒有叫三姑四姑。
大姑叫李思芹,今年五十三,老公馬玉樹是鄉中心校語文老師,今年剛退休。
兒子馬信文在縣水務局做一個小乾部,找了個老婆叫黃再瓊,生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叫馬翠如。
二姑李思梅,今年五十一,在鄉郵政儲蓄所當主任,老公叫敬國剛,是碧峰鎮派出所所長。
兒子叫敬元森,是部隊裡的團職乾部,兒媳叫謝芷蘭,跟自家婆婆一個單位,小兩口跟老兩口都是聚少離多,有個六歲的孫子叫敬子倫。
還有個女兒叫敬元霞,早嫁到蜀都市了,一般也就寒暑假帶著女兒回來看看外婆。
盤鼇鄉每一三五逢場。
最早是初一十五,後來改成了每周五,到現在變成了逢一三五。
這也從側麵反映出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過了,家裡副產品越來越多,物資交換越來越頻繁。
船到碼頭,李君閣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把船停下,然後上到小廣場上。
小廣場一圈都已經被村民們圍上了,相熟的兩三人都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賣東西。
李君閣看見了篾匠叔也在那裡擺攤。
篾匠叔的攤子上擺著些竹椅,籃子,籮筐之類,還有幾張席子,這些就算大件,另外還有些扇子,筷筒,老頭樂,馬紮之類,算是小件。
李君閣過去打招呼道:“篾匠叔,生意怎樣?”
篾匠叔笑道:“我這就是瞎胡鬨,水路斷了這麼久,縣城去不了,在這裡擺著玩呢。”
李君閣拿起一把扇子,扇子是團扇款式,扇麵由細竹絲編成,竹皮一麵和竹心一麵正反編製,就著陽光一看,一邊是竹心底子上一個竹皮構成的侍女圖,翻過來,則是竹皮底子上一個竹心的侍女圖。
農村用的東西講究個皮實,這攤子上的東西明顯太精細了,估計不合鄉親們的口味。
李君閣又拿起一個筷筒,上麵居然留皮雕著荷葉蓮花和翠鳥。
李君閣腦門子拉出三條黑線,對篾匠叔道:“你這些玩意兒弄得太精致了吧。至於不?”
篾匠叔嘿嘿的笑道:“練手玩意兒,練手玩意兒。”
李君閣笑道:“那我不跟你客氣了,這兩樣我要了,去看大姑跟大姑爺正合適。”
又給二姑選了一根席子,席子本身沒啥特彆的,但是材料是水竹。
水竹性寒,傳熱快,編製的竹席是最上品。
二姑體胖,有些怕熱,這席子正好。
篾匠叔手裡現在就真沒有糟踐貨。
李君閣臨時起意,啥都沒帶,這是打瞌睡遇到送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