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樓上彆鬨!溝主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呢,聽他繼續說!我怎麼聽得上癮了呢?”
……
“可惜後來劉備被火燒連營八百裡,大軍潰退,沙摩柯被吳將周泰殺死於亂軍之中。這便是著名的夷陵之戰。”
“五溪蠻失了首領,也不敢再繼續呆在武陵,於是跟隨蜀軍退入蜀州,在路過夾川的時候,見這裡有一片地勢與老家相似,於是便紮下根來,將這裡的一條大河命名為五溪河。”
李君閣繼續說道:“這是發生在蜀漢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的事情。後來劉備死在白帝城,諸葛亮受命托孤。直到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闓趁蜀漢皇帝劉備因夷陵之戰中大敗,在永安病逝之際,殺死太守正昂,綁架新任太守張裔到東吳,舉兵號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漢。同時,越巂酋長高定殺死太守龔祿,自封為王,與牂柯太守朱褒響應雍闓的叛變。隻有永昌郡在功曹呂凱、府丞王伉頑強堅守下沒有被雍闓叛軍攻陷。”
“這時一個著名人物孟獲出場了。孟獲是當時南中地區的大姓豪強,深為當地土著和漢人所信服。雍闓反叛後希望得到南中的少數民族的支持,但各部族酋長皆不服從雍闓。雍闓便招攬孟獲,讓他遊說各部族酋長。”
“孟獲也是一個有野心的家夥,於是騙酋長們說:‘朝廷想要征收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都要是黑毛,還要蟎腦三鬥、三丈長的斲木三千根,你們可以拿出來嗎?’由於黑狗、蟎腦本來便難找,而斲木因十分堅硬、委曲,根本不可能高到二丈長,所以當地土著都相信孟獲,認為蜀漢政權故意為難壓迫他們,因此大感不滿,便加入叛軍。”
“為什麼要扯這些呢?那是因為五溪蠻也在那個時候加入了叛軍,成為孟獲手下的一支精銳部隊,這就是著名的‘藤甲兵’。”
“我靠!溝主這故事越聽越玄,剛開始還覺得合理,現在有點難以相信了,七擒孟獲不是發生在雲南嗎?”
“樓上的,李家溝地處西南三省交界,這麼說起來似乎也有道理啊!”
“我也覺得難以置信,溝主能拿出什麼證據嗎”
……
李君閣說道:“其實證據早先大家都已經見過了,隻不過沒有注意到它而已。”
說完將盛放荔枝的竹框子拿起來,將荔枝都倒出來,隻把竹筐立在船頭,將背子抽出來,對著竹筐一刀橫劈過去,竹筐應聲被剖成兩半。
“溝主v587!”
“操!好猛的一刀!真是乾淨利落啊!”
“主播,我們真的要乖乖聽話啊!這溝主太猛了!你千萬彆和他鬨啊!哈哈哈!”
“靠!本腐姐看到了滿滿的雄性荷爾蒙!好興奮!”
“彆鬨,看看樓主這麼把這個跟‘藤甲兵’聯係起來。”
……
李君閣再將箭筒裡的竹箭取出,將箭筒橫放在船頭,又是一刀猛劈下去!
這一刀發出“噗”的一聲,非金非革,但是力道比剛才那一刀還猛,刀子和箭筒都彈得猛地跳了起來。
“我靠!”蔡學均一個健步衝上去,淩空接著跳起的箭筒,就在哪裡仔細的觀看起來。
“我靠!主播不帶這樣的!趕緊將箭筒拿到鏡頭前麵來!”
“就是就是!我靠,難道這箭筒就是藤甲?”
……
蔡學均激動地將箭筒拿到鏡頭前麵細細展示:“各位,都看看啊!這裡,看清楚了嗎?剛剛二皮那一刀,就隻夠在這筒子上留下一個白印子!”
滿屏的“666”的彈幕,幾乎將直播畫麵都淹沒了!
李君閣繼續說道:“這付箭筒,還有我的這把弩,都是村裡苗娃送我的禮物。他們寨子裡至今還保留著製作藤編的手藝,這付箭筒就是用野地瓜藤編製而成的。這樣做出的藤編要浸油,再取出晾乾,如此多次,工藝流程跟書中的藤甲製作工藝完全一樣。”
“這樣的藤編經久耐用,刀槍不入,也符合曆史上關於藤甲的記載。而且在李家溝苗族的民歌裡,也有關於自己祖先起兵反抗漢人大軍,最後被燒死在烈火中的記錄。因此我大膽的推測,孟獲手下的藤甲兵,就是出自李家溝。”
“厲害了我的溝主哥!不管彆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靠不信也得信啊,這真是刀槍不入啊!”
“可惜啊可惜,這要是燒不著的話,那藤甲兵就真的威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