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逛縣城
來到李家溝,三人就趕去豬場看竹鼠。
豬場已經改造過了,十幾個豬圈,水泥打底,四角修了邊,不再是直角,還貼了廉價的瓷磚,溜溜滑,竹鼠們想扒都扒不上來。
竹鼠沒毛病,一個個跟吹了氣球似的長膘,毛色也越發光亮,這才沒多久呢,有些大個的商品鼠已經超過三斤奔四斤去了。
在吳誌秋的指導下,這些竹鼠都按體重分了群,丟了些水泥管子在圈裡給它們玩。
幾十個幾十個的紮堆,在管子裡進進出出,也不知道它們在忙啥。
這貨就跟小娃子一樣,越胖越萌,李君閣伸手就撈出來一個,小家夥還挺不樂意,衝著李君閣“呼……呼……”的吹氣。
李君閣對著阿音哈哈大笑:“這玩意兒太逗了,就跟袖套長了倆門牙似的。”
朱朝安還有點怵這東西,說道:“二皮你小心點,那麼長的門牙,咬你一口就慘了!”
這玩意兒牙齒長得快,需要有竹枝磨牙。
正好獵戶叔過來給竹鼠丟竹子,見狀就對李君閣說道:“皮娃,你抓抓青年鼠沒事兒,還吃奶的小竹鼠就彆這樣禍禍了,沾了人味兒母鼠有可能就不喂它了!”
說完從李君閣手裡接過來,吹了吹鼠毛,說道:“你這批竹鼠還真的買著了,再養個把月,可以挑些出來,然後我們去篾匠後山上安套子,抓些野鼠來配上。”
李君閣捂著嘴笑:“等豬場養滿了,我們就拿些給他放回去,讓它們繼續禍禍篾匠叔的竹林!”
獵戶叔說道:“那他得罵死你!你還是擔心自家後山那些細竹子吧,真要把這玩意兒給招來,多少都不夠禍禍的!”
阿音聽得上心,那批竹林可是關係到製竿產業的,不由得拉拉李君閣的袖子說道:“二皮,你那些竹子這麼精貴,獵戶叔說的這個,你可真得小心呢。”
李君閣說道:“這個不用擔心,後山那一片,現在估摸著也就大呆它們還能進得去,白大他們都無聊得抓螞蚱玩了。”
獵戶叔將手裡的竹鼠丟回圈裡,說道:“彆看這玩意兒呆呆蠢蠢的,其實凶著呢!田鼠雞雛要是誤入了它們的窩子,那就是被殘殺的下場。皮娃你以後抓它們還是得小心。”
看完竹鼠,大家又去看那幾口新塘。
不過新開的五口塘有些讓人糾結了,水太清,一眼就能看到水底,李君閣就沒見過誰在這麼清的水裡養過鯽魚。
難道還要把礦泉水重新養成魚塘水?李君閣想著就覺得有些蛋疼。
算了,這些下周再逮吳誌秋打聽。
周五下午,李君閣接上阿音,跟朱朝安一起去縣城。
船到碼頭,小美跟王從軍已經等在那裡了,說任曉芊下班就過來。
幾人去公司叫上硌豆跟二狗,一行人沿著濱江大道溜達。
來到美食一條街,各種攤子都已經擺了出來,早到的食客都已經在呼朋引伴大快朵頤了。
缽缽雞生意爆好,還是王從軍事先跟老板打了招呼,這才留了一桌位置。
缽缽雞跟冷鍋串串有點類似,其發源地在有著著名大佛的嘉州。
所謂缽缽,其實就是粗瓷大罐,外麵塗上紅黃釉彩,跟菜色本身一樣,充滿了鄉土氣息。
扁擔挑著缽缽走,隻要滑掉一頭,另一頭失去平衡的重量,一樣保不住,所以蜀州有個老話叫“扁擔挑缸缽——兩頭都滑脫”。
缽缽雞跟冷鍋串串的區彆主要在湯料跟食材,串串用的是火鍋的底料,食材也是火鍋常見的牛雜為主的食材,而缽缽雞的湯底是芝麻油,紅油,藤椒油,雞油,雞湯,各色香料調成的蘸料,然後將雞身上的各個部位分門彆類穿在竹簽子上,每串量都不大,再配上一些火鍋常用的素菜,也是切得薄薄的,雞湯中燙熟之後放在缽缽裡由湯底浸泡入味,最後將缽缽端上桌子供人食用。
缽缽雞正不正宗,一是看湯料是否雞湯調製,雞是不是山上的跑跑雞,還有就是麻味是不是出自新鮮藤椒。
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瓏剔透。趁這個時候摘下鮮果,盛於陶缽,將熱菜油浸淋,輔以鮮芋荷葉、芭蕉葉遮蔽香氣。這樣的藤椒油晶瑩翠綠,麻而不膩,清香浸人。經常是幾罐子缽缽雞擺上街邊,香氣就能穿透一條街。
這味道跟乾花椒炮製的花椒油有很大的不同,以鮮藤椒油拌和的缽缽雞,入口麻香清爽,而緊跟其後,還多出來一股來自山野間的寒涼,那種感覺比花椒油純粹的麻味更加豐富。
還要感謝冰箱這偉大的發明,讓新鮮藤椒得以保存,這才能讓缽缽雞在蜀州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一般正宗的缽缽雞店,還會搭配上用雞湯燙製的雞血生菜湯,或者是洗澡泡菜再配上雞湯冒飯,以滿足食腸寬大的顧客的需要。
至於其它菜品,恕不提供。就是這麼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