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黃粑(1 / 2)

第二百二十六章黃粑

木匠臨時釘出來的工作台,統稱為“馬”。因為做中梁的工作台很大,木料放在上麵都可以自由滾動,故叫“滾馬”。

祠堂中間滾馬旁邊的架子上,已經擺了四根改好的大梁。

阿衝叔正在指導苗娃們改第五根。

做梁的工序就是將大杉樹去皮,修到粗細一致,然後按房間跨度裁好要用的一截,留出的梁木比房間跨度要長,兩頭各空出五寸左右的長短。

留出五寸左右的一截之後的地方,雙麵還要要製成凹型,就像一個“工”字。

這樣做,是因為要用來嵌入正中間一根柱子頂部的凹槽之中。

“工”字那一豎的長度,與兩根柱子頂部凹槽之間的長度相等,卡下去才能正好吻合,穩穩當當。

一切尺寸數字都在掌墨師心中。

阿衝叔見李君閣過來,說道:“皮娃,正好要找你,接下來你就要準備公雞,朱砂,茶葉,米,酒,鞭炮,壓勝錢,糖果,米花,粑粑這些東西了。”

李君閣砸著嘴說道:“才吃了燒雞公,要不我們換個祭品?反正最後還不是下了我們的肚子!”

阿衝叔手扶腦門:“皮娃你彆鬨!雞公是衝煞用的,你聽說過水鴨子能衝煞?!”

李君閣哈哈大笑:“跟你開玩笑的,對了粑粑用什麼粑粑?李家溝的粑粑品種可多呢!”

阿衝叔說道:“我們懸天寨都是用小糍粑,你按你們山下的風俗,準備小黃粑吧。”

李君閣說道:“哎喲這玩意兒可費時間!要弄幾天呢!”

阿衝叔說道:“是啊!所以我提前告知你,你這就得準備起來了!多準備點!六棟木樓同時起梁,嘖嘖嘖,我都是頭一遭!”

李君閣笑道:“沒問題,要啥我都給你準備好!到時候還要給你攝像,你就好好鋪排一場吧!”

阿衝叔笑得見眉不見眼:“哎喲這就是要阿衝叔露臉啊!沒說的,到時候絕對給你整得巴巴適適!”

回到家中,李君閣將事情跟奶奶和媽媽一說,奶奶就計算開了:“六向房子,一向三十斤,那就差不多兩百斤黃粑了!五十斤粘米,五十斤糯米,二十斤肥肉,還有黃糖白糖,竹葉,筍殼,良薑葉,嗯,很久沒一次整這麼多了!”

粘米不粘,反倒是粳米的一種,相傳是當年從占城傳過來的,因此在這裡應該當成形聲字理解,讀作“沾”的音。

奶奶最喜歡弄大活,一次一兩百斤的搞才能顯出能耐,說起來都滿臉興奮。

李君閣哭笑不得道:“奶奶你指揮就行了,這玩意兒一弄就要三天,您還是悠著點。”

奶奶還倔:“你們怕弄不好火候,沒事我瞌睡少,到時候我來守火。”

李君閣道:“得,那我先把大甑子翻出來洗乾淨,然後采葉子跟筍殼去!”

足足乾了一下午,李君閣從後山上挑了五六擔葉子和筍殼下來。

奶奶跟老媽燒好了一大鍋的開水,然後又兌成溫水,將篩選乾淨的糯米和粘米各自用大鐵盆裝好,倒入溫水泡發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奶奶跟老媽把泡好的米分彆淘洗乾淨,將粘米裝在篩子裡瀝去水分。

然後三人開始洗葉子和筍殼,弄了兩個多小時,將竹葉良薑葉用清水泡著,李君閣挑著粘米去池塘邊的棚子裡用機器打成很濃的粘米漿。

等米漿打回來,老媽把黃糖加水煮化了,還將肥肉絞成了肉餡。

李君閣又把糯米拿到廚房,倒入大甑子中蒸熟。

等第一鍋蒸出來都中午了。接下來得奶奶出馬才能把控得好了。

隻見奶奶把白糖、黃糖水倒入粘米漿中拌成七八分濃稠的糨子,中間還加了一些黃豆粉調整濃度,同時也是為了幫助發酵。

一切弄好,李君閣將蒸熟的糯米趁熱倒進米漿裡,用長棍子攪拌均勻。

水量由奶奶來控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個全靠經驗了。

攪拌好之後,發酵兩三個鐘頭。趁這功夫李君閣又開始蒸後邊幾鍋。

糯米飯發酵到米漿舀起來不會明顯流動的時候,將肥肉餡倒進去和勻,就可以開始包黃粑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