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搶元寶
夾川過年正月初一早上都是吃湯圓,而不是像北方那樣初一早上吃餃子。
說正月初一過年吃餃子的,要不是城裡人跟北方習俗過,要不就是春晚看多了,被主持人一直掛在嘴邊的過年包餃子給誤導了。
初一早上吃湯圓還不叫吃湯圓,必須叫搶元寶。
湯圓粑粑也就是糯米粉團是年前兩三天奶奶用九裡香泡出來打好的米漿,盛入豆花口袋,壓上磨盤濾去水分得到的。
推粑粑也是夾川傳統新年的必需,不然初一早上沒有元寶搶。
湯圓餡準備了兩種,一種是花生白糖的,一種是芝麻白糖的。
都是奶奶自製的,製餡時除了上述原料,還有一樣也是必須,那就是豬油。
如果沒有豬油,餡就會和湯圓坯子粘連,導致粘連的部位不容易成熟。
一家人開始包湯圓了,這時黑白棕也出現在了敞壩邊上。
李君閣一邊搓著湯圓一邊跟三人道新年好,同時告誡他們:“今天你們通通說英語。”
三人都很納悶,齊聲道:“why?”
李君閣笑道:“村裡人家啊,初一忌諱最多,一旦說錯話,一年的運氣都沒了,到時候大家要責怪你們,因此必須謹慎。既然你們不懂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那就乾脆就說英文好了,到時候我來給你們翻譯。”
三人都直道very good,還是jungle你機靈,不然到時候犯了錯誤都不知道咋回事。
看到李君閣還在往湯圓裡填硬幣,三個人也好奇,七嘴八舌地問開了。
李君閣解釋道:“這是待會看誰運氣好,待會誰要是第一個吃到有硬幣的湯圓,或者誰吃到的硬幣多,來年財運就最好。”
粽粑跟芋頭看得眼熱,也跟著嘻嘻哈哈地包了起來。
不過倆老外粗手笨腳的,包出來的湯圓老大一個一個的。
奶奶看了笑道:“喲!這倆外國娃子還知道初一包湯圓的習俗呢!知道要包大個一些,才叫元寶嘛!”
粽粑跟芋頭聽奶奶誇讚,笑得眼睛都眯縫了,隻李君閣翻著白眼嘀咕,他們這是瞎貓撞到死耗子了好不好!
呸呸呸這話可不能說,不吉利!
包好了滿滿兩簸箕的湯圓後,四爺爺一家也過來了。
奶奶開始煮湯圓。
煮湯圓也是一門技術活,不會煮的還真會把湯圓煮化煮爛。
煮湯圓和煮麵條相反,煮麵條講究寬水旺火,而煮湯圓則是講究寬水小火。
把水燒開後,改成微火,把湯圓一個一個的放進開水裡,保持開水沸而不騰,看不到水在鍋內翻滾,水麵保持平靜。
這種煮法在夾川土話裡叫“夯”,因此在部分鄉村湯圓又被稱為“夯粑”。
隻見奶奶將白色的湯圓沉在鍋底,隨著小火的持續,慢慢的湯圓開始往水麵上浮起來,最後全部浮在水麵,一個個挨著形成白茫茫一片,這時湯圓就徹底熟了。
被小火夯熟的湯圓,湯水清澈不渾,形狀完好不破。
如果是大火煮湯圓,一般情況下,湯圓邊皮都會化掉一部分在湯裡,從而水是渾而不清的,如果湯圓被煮成一塊一塊的破皮,裡麵的餡心流出於湯內,那就不是好兆頭了。
就聽奶奶驚喜地喊道:“哎喲元寶紅了!”
大家都過來看,真的耶!果然有一些湯圓變成了粉紅的顏色。
這下奶奶開心了,這可是大大的喜慶之兆,預示新的一年家裡還會喜事連連,好運多多。
趕緊趕緊,挑出幾個粉紅皮的湯圓裝成一碗,先端去敬神,同樣還是昨天的套路,一碗湯圓加上香燭錢紙,分彆敬過天地、家神、灶神、四官財神,然後才開始開動。
李君閣將一碗碗湯圓端給眾人,對黑白棕和倆妹崽笑道:“可要注意喲,小心端碗,彆掉筷子,彆把湯圓掉地上,不然的話,嗯嗯,你們懂的……”
五個老外都乖乖地直點頭,我們懂的我們懂的,忌諱嘛!
等到湯圓填進嘴裡,那就更是隻會點頭了,又甜又香,實在太好吃了!
不一會就聽芋頭興奮地喊道:“oh!i gotta a !”
就見五個老外一起端著碗又笑又跳,就跟中了五百萬的彩票似的。
李君閣對阿音笑道:“老外真是挺可愛的嘛,你看alice跟shirly,就跟她們自己吃到了似的!”
一頓湯圓吃下來,還好,平平安安,雖然老外們手笨,卻也沒掉湯圓,沒掉筷子,沒掉碗。
不少人都吃到了硬幣,芋頭跟粽粑還說要把硬幣打個眼掛脖子上邊,這以後就是他們的幸運護身符了。
李君閣又是一腦門子黑線,轉念一想拿著國外硬幣這樣乾的中國人似乎也不少,也就懶得理會他們了。
接下來就是拜年發紅包了,在場的就倆妹崽還是小輩,這下就發財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