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閣坐不住了,站起身來對外公說道:“那外公,外婆,老媽,你們先聊著,我跟阿音去看看。”
跟阿音一起出來,來到工棚,大舅一看說道:“哎喲你帶阿音過來乾啥,淨是灰!”
阿音蹲下身子看大舅做胚,說道:“大舅,你給我講講做煤砂罐的手藝唄。”
大舅笑道:“這有啥好說的啊?大致工序就是粉碎煤塊和各種泥料、過篩和勻加水、揉成泥團、上磨製坯、整修、燒製、上釉。”
說完一指邊上幾筐泥石說道:“原材料大致就包括小煤渣、白泥、沙泥、澀泥、黃泥、牛泥。”
“小煤渣又分燒過後的煤炭俗稱“末煤灰”,和未燒的塊子煤碾碎的煤渣。”
“白泥就是百善泥,學名高嶺土,以前鬨饑荒時有人吃這個泥。”
“牛泥也叫粘土,有一定的粘性。”
“其它泥就是日常能見到的那些。將這些東西粉碎過篩,按一定比例揉和到一起,就是泥胚子了。”
“砂罐是上下兩半分開做的,兩半的用料也不一樣。”
大舅隨手抓了一把泥,說道“先做下邊,泥巴每一抓重量不能差錯兩錢,這樣做出來的底胚才大小均勻。”
“下段是使用白泥、黃泥、沙泥、和燒過後的煤渣灰,先做成碗缽狀,放隔板上放到乾。”
說完踩動轉盤,不一會手底下就出來一個砂缽。
然後說道:“既然你這麼感興趣,那大舅給你展示一下全套?”
阿音拍著手說道:“好啊好啊,大舅你快做!”
大舅起身取過一個晾乾了的砂缽,哈哈笑道:“你這樣的妹崽還真是少見呢,好些人都嫌棄臟,更彆說女娃子了。”
說完取出一個大盆放在磨盤上踩動,然後拿手在大盆裡麵摩擦,就像剛剛做砂缽的樣子,不斷調整大盆位置,最後讓大盆的圓心和磨盤的圓心重合。
然後將砂缽放到轉盤上,同樣調整到圓心重合,開始在大盆和砂缽之間敷上沙泥壓緊,說道:“這樣就放穩了,可以開始做上半部分了。”
阿音拍手道:“最簡單的工具跟手法,最佳的效果,就跟我們寨子山塘的分水池一樣,這就是祖先的智慧了!”
大舅笑著點頭,抓了一把濕泥開始做上半部分,邊做邊說道:“這上段的泥啊,是使用白泥、黃泥、牛泥、澀泥和塊子煤灰渣按比例調和而成的,比下段要輕。這樣弄一是上段不用太怕漏,保溫更好,二是這樣擱得穩,這也是老祖先人的聰明之處。”
踩動磨盤,沒一會,一個罐子就在大舅手下成形了。
大舅說道:“如果要做湯藥罐子,還要做嘴,如果要做湯鍋,還要做口沿做蓋子。”
罐子做好,大舅將罐子放到架子上晾著,又取下一個已經晾乾的大砂鍋下來,放磨盤上說道:“接下來就該修整了,要打去毛邊毛刺,湯罐還要修出口沿來,蓋子蓋上去能放穩不漏縫才行。”
李君閣補充道:“燒造的時候要變形,這也是容易出次品的時候,因此鍋子和蓋子要用同一批泥料,不然燒造之後膨脹收縮率會不一樣。”
大舅笑道:“哈哈哈,皮娃還記得我這話呢?”
李君閣點頭笑道:“那必須的啊!我小時候夢想,就是長大後能做砂罐!”
大舅拿出一根方鋼,開始踩動磨盤,讓大砂鍋轉起來,然後拿方鋼去碰鍋體,沒一會就將砂鍋修得平平整整。
阿音訝異道:“這砂鍋現在看著很細膩啊,為啥燒出來會有些小疙瘩小突起在上邊呢?”
大舅笑道:“這就是泥料的問題了,料子一過火,裡頭很多東西會產生氣泡鐵子什麼的,導致鍋體會出現那樣的變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李君閣又說道:“也正是因為如此,砂鍋才會具備透氣,保溫的功能。雖然難看點,但是這正是砂鍋不同於其它鍋子的優勢所在,也是砂鍋菜風味的關鍵所在。”
大舅笑著點頭:“你娃打小就是個好吃狗兒!說起吃的來都頭頭是道!”
李君閣翻著白眼:“大舅,彆在我女朋友麵前揭我老底好不好?”
大舅賊笑道:“我這是幫你說好話呢!以後阿音過門,就不怕沒口福了!哈哈哈哈!”
阿音紅著臉跺腳:“哎呀大舅!不是說鍋子嘛!”
大舅笑著說道:“沒啥了,接下來就是燒製上釉了。”
阿音覺得很奇怪:“咦?不是該先上釉在燒造嘛?”
李君閣將阿音拉到大表哥身邊,說道:“你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表哥拿著一根長長的鋼筋,頭子上彎成一個彎,守在窯邊看火。
見到李君閣它們過來,大表哥轉頭對阿音說道:“這個窯眼啊,稱做饅頭灶,你看它們像不像放在地上的倆饅頭?”
阿音笑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