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果山師傅
大年十五轉眼就到,這天一早,篾匠叔帶良子來回門,那正好全家人出門踏青,也一起了。
李君閣跟老爸弄了一副滑竿,奶奶杵著篾匠叔送她的杖子,由阿音扶著,老媽背著香燭,一起往五表叔家走。
五表叔已經在溪邊準備好鐵皮船了,還特意設了一塊跳板,那是給奶奶上船用的。
等大家都上了船,鐵皮船開始往白米鄉開。
船到白米鄉,老爸跟李君閣將奶奶抬上滑竿,然後大家開始朝法王寺走。
其實一行八個人,隻有奶奶跟良子是正兒八經信佛的,老爸老媽是挑自己信的信,李君閣是“敬而遠之”,阿音是半信半不信,篾匠叔是可信可不信,五表叔是不信佛但是信果山師傅,一行八人都分出了好幾個分類,卻都不排斥不抵觸,開開心心地朝法王寺走。
這就是佛家“方便之門”的魅力了。
山路彎彎,沿著石板路往上,路邊還有一條清清的溪流,一會兒在路左邊,一會兒在路右邊。
泉水潺潺,加上竹林中的鳥聲,時而響起的風聲,構成了一曲山間小調,配合著沿途的景致,讓難得出門的奶奶開心不已。
這路不短也不長,從白米鄉往山上走,有八裡上坡。
轉過八裡坡就是一片楠木林子,一根根楠木筆直向天,大的有兩人合抱,小的有水桶粗細,約摸有百十來根。
這個是蜀州特產的好木料,大名鼎鼎的金絲楠,學名小葉楨楠,資源珍稀且生長極為緩慢,木質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說。《博物要覽》中記載“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楠木至美者”。
金絲楠被衝到山溪裡埋入泥下千年後,樹乾中的部分物質被溪水攜帶的礦物替換掉,就成為金絲楠陰沉木,那價格就不一般了。
金絲楠陰沉木,埋入地下千年不腐,那是全天下最頂級的壽材。
不過一般鄉下不會拿陰沉木雕財神擺店裡,做手串帶手上,那是城裡人才乾得出來的事情。
看到這些楠木,李君閣才想起來自己空間靈泉裡還泡著一根呢,那是自己的金手指發現的第一樣東西,現在都不知道咋樣了。
楠木林儘處是一片丹霞石鋪就的石坪,條石排成竹席紋路,兩邊各是一個鐵香爐。
前麵是入廟的石階,石階前是一座簡陋的山門,年頭比較老,也是丹霞石造就,上邊用青瓷碎片嵌成“法王寺”三個魏碑漢字。
李君閣對阿音說道:“這就是法王寺的第一個特色了,所有建築,除了瓦木部分,牆體礎柱,山門石階,路兩邊的雕像,都是丹霞石造就,所以都是紅色的。”
阿音點頭,對古老的石階和山門嘖嘖讚歎。
李君閣繼續對阿音和良子介紹道:“這裡的山石是紅色的,泥土是紅色的,就連山下的紅水河,名稱的由來也和這片丹霞地貌相關。”
門坊底下有一對石頭獅子,頭頂已經被青苔侵染成綠色,與其它廟宇的莊嚴不同,獅子似乎在咧嘴微笑。
阿音笑道:“這對獅子似乎在歡迎我們呢,你看它們在笑,跟白大它們差不多!”
李君閣笑道:“這就是法王寺的第二大特色了,這是一座喜歡笑的寺廟!”
扶著奶奶穿過門坊,前麵是很多級紅石階梯,兩側分立著四大金剛。
一般廟宇的四大金剛都是嗔目橫眉,所謂“怒目金剛”,這裡的四大金剛卻是四個萌貨,麵帶微笑,大腦袋小身子,憨態可掬,有點卡通形象的味道。
阿音覺得很新奇,跑去金剛旁邊要跟他們挨個合影:“哈哈二皮,這個太好玩了,從沒在哪個寺廟見過呢!”
良子也喜歡,跟著跑過去,兩個女生在金剛腳下比二。
李君閣給她們拍完照,笑道:“金剛是一切牛鬼蛇神之敵,但他們內心是善良的,悲天憫人的,因此對他們想保護的人,他們卻含笑和藹。很多寺廟隻注重塑造其忿怒的一麵,卻往往忽略其悲憫的一麵,法王寺的金剛卻反其道而行之,我估計跟這周圍妖精德行好也有關係。”
奶奶趕緊合什:“阿彌陀佛,皮娃你不要在佛祖麵前還胡說八道!”
李君閣哈哈笑道:“法理不外人情,佛祖平等看待一切眾生,以山下蛤蟆大仙的人性,還當不得金剛一笑?我這可真不是胡說八道。”
就聽見身後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小施主看得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