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看看!就不能給溝主逮著機會!”
“除了學習你們的頂級工匠的精神,其它都是我們自己研究出來的,硬氣!”
“這副會長是怎麼冒出來的?穿著和服是想提醒日本人站他那邊吧?結果溝主一個聯合會活動又把他單列出去了……哈哈哈。”
……
隻見山田淳尷尬了,說道:“呃……聯合會事務多……我那天,我那天沒來得及參加,那你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
李君閣笑道:“關於膠漆調製的配方,這個是所有工坊的核心機密吧?我們在這裡是不可能公布的,這也是各家傳統手工作坊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說完轉頭對聯合會各個工坊的歐吉桑們說道:“爺爺叔叔們,是這個道理吧?”
各工坊的工場主們都點頭。
李君閣又轉頭對記者說道:“不過竿稍的製作工藝,明眼人倒是一看就知道,各位記者朋友如果不太清楚和了解的話,可以去看看《五溪河上的製竿師》這部電影,三項東京電影節大獎,裡麵已經拍攝得很清楚了。”
……
直播間。
“這小子這個時候還不忘打廣告!”
“星君cp!絕對老鐵!”
……
李君閣接著說道:“竿稍的刨製手法,我們沒有保密,大家看電影就能知道個大概,我們是先刨後粘,和日本魚竿的先粘後刨是有根本區彆的。”
這時山田淳又發話了:“不管先粘後刨,還是先刨後粘,總之也離不開刨和粘嘛,這不還是我們日本的工藝技術嗎?你這是剽竊!”
記者們頓時轟動了,終於直接懟上了?
……
直播間也鬨翻了。
“我靠我這暴脾氣!這老鬼子敢說我們剽竊?!”
“唐刀,景泰藍,都是他們剽竊好不好!”
“樓上說的不算啥,他麼早先連國家製度都是剽竊我們的!”
……
李君閣等記者們安靜下來,這才開口:“怎麼能說是剽竊呢?這是我們自己的非遺項目啊,能成為非遺的手工藝,那都是有基礎,有傳承,有發揚的……”
說完從包包裡翻出一個筆記本來,接上投影儀:“大家看這段視頻,這是李家溝後山上懸天寨一位老者在展示武功,大家注意他手上的兵器……”
視頻裡,育爺爺正在田埂上練竹條鏢,四米多長的竹條鏢靈動如蛇,打擊範圍覆蓋了上下兩片稻田。
……
直播間內一陣驚呼。
“驚現高手!”
“這是阿音姐的爺爺!哎喲喂老人家多大年紀了啊還能這麼玩!”
“這兵器好牛叉!不過這柄看起來很軟啊,有殺傷力嗎?我靠這一紮好狠!”
“聽說紮出去這下要靠手法,旋轉著出去,杆子就會直而有力……”
……
眾多記者也是看得目眩神馳,相機哢嚓哢嚓猛響個不停。
李君閣說道:“大家請看,這種兵器的名稱叫‘竹條鏢’,它的鏢杆,是用山裡的大毛竹,削成筷子粗細粘貼捆紮髹漆而成,具體的手法比較複雜,這裡就不細說了,但是我們竿稍的工藝,就是從竹條鏢的鏢杆中得到的啟發,這個,不能說是我們剽竊日本的工藝吧?”
“日製竿稍的工藝,是先將四片竹枝粘合,竹皮在竿稍內成為一個十字,刨出的竿稍外部全是竹肉,因此日製竿稍外部會髹上很多層大漆,做好防水,增加強度,這個跟竹條鏢的工藝有相同之處。”
“按照曆史年代來說,竹條鏢苗家已經使用了上千年了,遠的不說,清初苗民大起義,史籍中就詳細記載著這種兵器,那也是三百多年的曆史,emm……”
一群記者聽得麵如土色,emm你妹,你小子啥意思?意思是按時間算,我們日本才有剽竊的可能?
……
直播間裡都笑炸了。
“哎喲喂,這個臉打得我看著都痛!有理有據!誰剽竊誰?哈哈哈哈……”
“哎喲,記者來了跟他扯專業,專業來了跟他扯曆史……等等,這套路怎麼這麼熟悉?”
“前方高能!溝主絕對沒完!”
“絕對沒完!這讓我想起了菜頭第一次去李家溝,挖個野菜而已,溝主帶著他從春秋到滿清複習了一遍曆史……哈哈哈哈!”
“哈哈哈我也想起來了!隻要掰扯到這些東西,那溝主絕對要控場!”
“二皮溝主v587!”
……
果然沒完,在記者們一臉的黑線中,李君閣繼續道:“當然即使是竹條鏢,對我們來說也僅僅是啟發而已,我們還有更早的佐證!”
“《三國演義》這部作品,日本的記者朋友們都應該不陌生吧?其中張翼德丈八蛇矛,曹孟德橫槊賦詩,都是經典的情節。”
“蛇矛和長槊,四米多的長柄,如果真是鋼鐵製作,必定難以在馬上靈活揮舞起來。如果單純用木頭棍做呢,又太不結實,交戰時一旦手柄斷裂,實在危險!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使用複合材料來製作的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