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打米
李君閣過去一看,是一副山水仕女圖,畫中是江邊一處小亭,亭中石桌上擺著一瓶插花,一個宮裝女子手持一枝鮮花,正站在亭邊,跟江邊撐著一艘小船過來的小女娃說話,表情似乎有些嗔怪。
小船是一艘烏篷船,船前站著一個可愛的小女娃,神情活潑,麵露狡黠,似乎在提自己辯解什麼。
遠處背景是淺色的山水,山水間有一線色彩濃淡不一的花樹。
宮裝女子便是阿音,小女娃就是王美嫻。
畫上題著一闋詞:“蠶聲輕起梧桐,小亭東,數聲鶗鴂雨住放天空。纖雲散,新月淡,晚歸蓬,卻賴一灣深紅映淺紅。”
李君閣笑道:“喲!有長進,用蠶食桑葉的聲音比喻小雨打梧桐,清新可愛,相當不錯,有一點點易安居士的味道了。”
說完指著最後一句:“這句化用前人名句‘肯愛深紅愛淺紅’,也很自然,符合畫境,算得上題畫詞中的精品了。”
秋丫頭給誇得臉都紅了:“還要多謝二皮哥你的指點,還有四爺爺,這段時間聽他講課,感覺長進也不小。”
丁老哈哈大笑:“看來李家溝還得常來啊,這個假期太值得了,彆說秋丫頭,就連我們四個也覺得受益匪淺,不對,五個,還有許思那小子!”
李君閣一轉頭:“喲,許老大跑哪裡去了?還有我導師跟大師兄呢?”
丁老說道:“許思那小子今天遇到一個女娃,叫小芷的,兩人不知怎麼就聊到果山師傅,許思說明天就要走了,想再跟果山師傅聊聊。這不帶著你導師跟大師兄,跟那女娃子一起去法王寺了。”
秋丫頭將另一幅畫取出來,對李君閣說道:“二皮哥,這幅也請你指點指點。”
李君閣一看,正是在山上跟秋丫頭聊寫詩時用到的那幅寫真,現在已經被秋丫頭謄改成畫作,題詩的內容也有了小小的變化,改成了“竹雨勻窗綠,苔錢鏽石青。蘭芳舒永晝,蕉葉展空庭。”
李君閣笑了,指著第一句道:“分字,怎麼改成了勻字?”
秋丫頭忐忑地說道:“分字和勻字其實差不多,不過我覺得分是一個比較乾脆了當的動作,勻是一點一點地分過去,更符合‘緩慢的變化’這一主題。”
李君閣又指著第二句:“級字,為什麼又改成了石字呢?”
秋丫頭說道:“二皮哥,我覺得級字有些造作,還是用石字更顯得自然。”
李君閣嘴角露出微笑,指著第三句:“這個舒字呢?我們一開始是舒字,後來改成了消字,你為什麼又重新改了回來?”
秋丫頭歪著腦袋說道:“你告訴我,舒字改消字,除了寫出蘭香在空氣中的彌散狀態,還可以將單純的視覺嗅覺這些直接的觀感提升到了心靈的體會,是吧?”
李君閣說道:“對呀,可你為什麼又改回去了呢?肯定有理由的吧?”
秋丫頭說道:“後來我一想,如果這樣改,其實是把我自己的感受強加到了看畫的人身上,我寧願他們從我的畫境中慢慢地體會這樣的味道,而不是從我們的詩裡直接讀出來,所以我就又改回去了!”
李君閣鼓掌大笑:“妙極!哈哈哈哈,丁老,恭喜你收了這麼一個鐘毓靈秀的弟子啊!”
丁老頭在旁邊樂得眼睛都眯縫了,捋著胡子不住點頭。
李君閣笑完後,對秋丫頭說道:“我說的煉字方法,看來你是已經掌握了。先不說煉得好不好,光是每改一個字,能說出一番道理來,這個方向就是對的!就照這樣努力,平時心裡頭跳過什麼好句子,就把它記在本子上,有時間就以它為眼,學習擴成一首詩,這種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等到手法慢慢熟練後,就要逐步凝練成自己的風格,嗯……”
說完一指剛剛那首小詞:“這個風格就不錯,這個就是由你的人生閱曆,生活經驗,日常感受積累出來的作品。”
“‘言為心聲’,這屬於自己的東西啊,那是信手拈來如拾草芥;強行模仿彆人的話,那就勞心費力如移泰山。丫頭,你已經登堂入室了,繼續加油吧!”
丁老頭拿著四個紮在一起的錦囊,笑道:“皮娃,說過我們每人要送你一幅畫的,結果上次你跑得比風還快!”
吳梅仙笑道:“放心,這次不會讓你作詩了!”
李君閣趕緊伸手接過:“實在是感激,謝謝,謝謝!”
從木樓裡出來,白嬸說道:“皮娃,你們中國的畫,有點像我們外國的水彩。”
李君閣笑道:“呃,咋一看差不多,其實不一樣,從用紙,用筆,顏料,設計,思想,構圖,美感,透視,技法,理念,後期處理,完全是兩套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