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烤魚,水桶
李君閣說道:“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做好計劃,分出輕重主次,開始生產勞動,合理安排好時間。我們來合計一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哪些可以同步進行。”
阿音當村長都一年了,思路條理是非常清晰的,說道:“我們要找一個開頭,向一棵小樹一樣,先是出芽,然後慢慢長出枝杈……”
李君閣笑道:“我突然想到一句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哈哈哈,我古蜀先民是怎麼篳路藍縷開疆拓土的?”
阿音說道:“絲織業和捕魚業。不過我們沒蠶養啊……”
說完突然坐起身來,“啊!我在采棕櫚葉子的時候看到一樣東西,不知道是不是,走走,快跟我去看看!”
李君閣說道:“什麼東西這麼著急?”
阿音說道:“哎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我走吧,到了就知道了。”
兩人趕緊起身往林子裡走去,來到一邊密密的灌木叢邊,阿音拿手指著它們:“看!”
這一片全是兩三米高的筆直小灌木,杆子比大拇指粗一圈,咋一看有點像當盆景擺設用的水竹,細看又不是,枝上有溝槽,葉子全裂,裂片如同長長的批針,整張葉子像一個沒有掌心的手掌。
李君閣拿手捏著一張葉片觀瞧:“阿音,這是……麻?”
阿音點頭:“我覺得應該是,但是是什麼麻不能確定。”
李君閣說道:“我也覺得是,要真是麻的話……哎喲這好處多可活也多啊……”
阿音笑著拍了他一下:“農村娃還怕啥活多,要不砍一棵回去試試?”
李君閣拿腳貼著一棵植物底部將它踩倒:“纖維出來了,我們弄一棵回去試試……”
將植物杆子弄斷容易,將皮弄斷卻不容易,李君閣連扭帶揣才將植物齊根搞斷:“我的個去,這皮真結實,得,管它是不是麻,絕對也能當麻用!就叫它麻了!”
阿音也笑了:“要真是這樣,那我就做蠶叢,你就做魚鳧,我們不靠大海,也能活下去!”
李君閣笑道:“活下去要求也太低了了,我們要活出花兒來才行!”
拿著麻皮回到營地,李君閣將它放在火塘背後烘上,這就快到晚飯的時間了。
兩人一起來到湖邊,阿音采野菜,洗衣服,李君閣去起魚籠。
魚籠一起來李君閣就哈哈大笑:“我的個去,這裡是從來沒人來過嗎?這五十天吃魚都得吃膩喲!”
阿音還沒有走兩步呢,跑回來一看:“呀!這就好幾條了!”
隻見魚籠底部,鱔魚籠子上麵一層,一群小魚在亂跳,第二層裡幾條鯰魚扭來扭去,每條都有一兩斤。
第二個魚籠也是,除了頭兩層,第三層裡還有條大的,足有三四斤。
將第二個魚籠放了回去,將第一個拿上岸,解開二三層口子,抓了兩條鯰魚出來串到藤條上,又重新將籠子紮好放回水裡,李君閣笑道:“嗬嗬嗬,要在這裡當打魚的,那真是要發財喲!”
阿音笑道:“這裡整個國家的人都喜歡吃海魚,可不是便宜了我們嗎?”
李君閣笑道:“彆采野菜了,那邊有幾株香茅,今晚我們就弄香茅烤魚,早點吃完晚上還可以乾點彆的活。”
在旁邊拍攝的攝製小組都驚呆了,這兩公母可以的,今晚上吃得比老子們都要好!
將兩條鯰魚在水邊收拾乾淨,把內臟塞到魚籠裡做誘餌,李君閣看到水井裡已經有半井水了,對阿音說道:“吃完魚就編水桶,明天來淘井,三次過後就不怕沒乾淨水喝了。”
兩人美滋滋地拎著魚和香茅回到營地,半道上李君閣又采到幾棵野蔥,一顆薄荷。
回到營地,李君閣將魚泡串到竹尖上掛起來,拿手鋸背麵把魚拉成魚塊,灑上捶茸的南薑,掐成節的野蔥,幾張薄荷葉子,先用香蒲紮起來,再拿荷葉包上,外麵糊上泥,埋火堆下燒著。
另一邊,拿竹槽用摘耳根煮水,野外喝點草藥水,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天色已經開始轉暗,兩人就著火光一邊編藤框一邊聊天。
先用三根竹條架好筋骨,再在上邊拿藤條轉框底,等框底大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將竹條折彎編框璧,最後將竹條左右兩邊的三根筋骨各像編辮子一樣編到一處,然後彎疊起來拿藤條穿插紮到一起,就變成了兩個帶著長長的提手的藤桶。
將藤桶放到火塘邊烤著脫水,李君閣讓阿音拿一根一米五六的粗竹竿,用手鋸在頭子上一直一斜切出口子,做成一根能掛住藤桶的扁擔,自己去拿粗木棒在石板上敲木炭。
阿音做完挑水扁擔,也將它拿到火塘邊烘上,這才過來將李君閣敲碎的木炭放藤桶裡,將藤桶當做篩子,篩出細末,堆到鋪在地上的一張芭蕉葉上。
待到篩得差不多了,兩人從竹筒裡倒水洗手,然後開始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