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植物根部掘了一圈,然後逐漸往裡刨,沒一會,土壤中出現了一些紅色的粗壯根部,看起來像一些長長的紅薯。
“哎呀!”李君閣加快了動作:“哎呀哎呀……這簡直是聾子指揮瞎子,瞎貓碰到死耗子啊……”
阿音看到這麼大的根部,長得又跟紅薯差不多,已經高興壞了,都懶得跟李君閣計較:“哈哈哈,我們找到木薯了!這島上好多!這下不用擔心食物了!”
李君閣翻著白眼道:“自打見到那湖,我就從來就沒有擔心過好不好?我隻擔心吃魚要吃膩……”
阿音說道:“不管怎樣,澱粉的問題解決了。”
李君閣說道:“今晚可吃不成,聽說這玩意兒要先完全掛淨,還要切片浸泡,還要完全煮熟,這才能下嘴……”
說完不懷好意地看著倆胡子,低聲在阿音耳朵邊說道:“要不我先做一頓美餐給那兩位嘗嘗……”
阿音那胳膊肘撞了李君閣一下:“我說你怎麼就這麼壞!不過我爺爺說過蜀山裡有種醉人薯,上邊像灌木,底下像紅薯,不知道是不是這個……”
李君閣說道:“那育爺爺說過怎麼處理沒?”
阿音說道:“爺爺說的跟你說的差不多,說但凡是有毒的塊莖,將它放到山泉裡衝泡幾天,總能下嘴的……”
李君閣哈哈大笑,說道:“那就按著這法子來,總不能抱著金錁子受窮吧……”
心裡卻是打定了主意,要是出現不良反應,那就真的得用靈泉水做一次弊了。
將木薯都切下來,李君閣拿背簍背著,回到營地。讓阿音將手上的麻纖維搓成麻繩。
自己先拿一片乾竹片加工,將竹片兩端各留一段,中間淘去一部分,做成一個寬凹字型,然後將小刀刀口壓在凹字型竹片的中間,刀口和寬槽間留出一道縫隙,兩端綁上麻繩,小刀就被改造成了一把刨刀。
撿了一個木薯洗乾淨試了一下,薯皮刷刷刷地就被刮了下來。
丟了一個鋸平的樹樁到背簍裡當菜板,李君閣笑道:“嗯,好使!走,我們去收麻,浸木薯去!”
來到小溪邊,阿音已經洗出了兩捆漚好的麻,挽成了大麻團在清水裡泡著。
工具人力有限,一天隻能加工這麼些,其餘的讓它繼續漚著好了。
李君閣來到一處溪流湍急處,洗淨木薯開始刷刷地削皮。
將所有皮層全部刮去,隻留下木薯芯子,李君閣在菜板上將木薯切成薄片,放進背簍裡。
將背簍固定在溪石上,一半泡在溪流裡,一股清澈的溪水直接衝進背簍,衝得木薯片在背簍裡上下翻飛。
然後拎著尖扁擔,紮上阿音綁著的大麻團回營地。
下午的時間裡,阿音煮麻,泡麻,撕麻,捶麻,李君閣回海灘去搬剩餘的家夥事兒。
看到李君閣將砸皂角豆的圓盤都搬了回來,阿音就笑了:“二皮你真是喜歡鍛煉身體,連杠鈴盤子都要搬回來。”
李君閣哈哈大笑:“這東西你可不能小看,等我將中間磨通,那就又可以做成一樣工具了。”
接下來李君閣繼續做陶,阿音繼續處理麻纖維,將它們晾曬起來。
晚飯還是芋頭魚湯,吃過飯,李君閣有繼續做陶器的上半部分,做出了一個壇子,然後又在壇子的邊緣做出了一圈口沿,有做出了一個碗狀的蓋子,蓋上去,居然是一個夾川人常用的泡菜壇。
阿音又笑了:“二皮,你能不能靠譜點?泡菜是我們現在必須的嗎?!”
李君閣一本正經地回答:“當然!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穿穿!這可是你們苗家的說法,再說了,辣椒不知道有沒有,但是薑可收集了不少了,作為蜀州人不弄點酸菜泡薑出來,回去會被金老看不起的!”
阿音被逗得咯咯笑:“得,那我就等著吃你的酸菜魚了!”
將壇子端到火塘邊烤著,李君閣回來開始製作工具。
先從簡單的開始,首先要有能取得直線的工具,墨鬥。
取出一個竹筒,轉了個對眼,準備用來裝油墨,對眼用來走墨線。
鋸出幾片木片,那鑿子鑿出榫卯,敲到一處做成個木盒。
木盒後方鑽眼,刮出一根圓棍穿過,保證圓棍能自由轉動。
一頭開個縫,夾上麻繩纏幾圈,點上樹膠,作為卡子。
另選出一塊長方木片,兩頭各轉出一個孔,一個孔抹上樹膠,將墨鬥上那根木棍敲進孔裡固定住。
然後又找了一根圓棍穿進另一個孔裡,墨鬥的搖把就完成了。
將竹筒放置到木盒前方固定住,一個竹木結合的墨鬥出現在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