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音說道:“這下又是好多事情!”
李君閣說道:“這算好的了,幸好新房子修了竹牆封了門,不然那才叫慘不忍睹!”
將門窗重新打開,李君閣讓阿音先收拾周圍,自己回去搬剩下的東西。
東西搬回來,開始著手收拾一大攤子。
先將蜂桶扛到後山,利用幾棵灌木搭了個架子,將蜂桶綁上去,再在上麵搭上一個棚子擋雨,將蜂桶兩側的苔蘚都去掉。
回來將蜂蜜背簍用麻繩掛梁上,這是防止螞蟻找過來。
蜂蜜不會壞,不著急收拾。
回來先整理舊工棚。
有了野豬的教訓,李君閣可不敢將東西搬出來了。
木架,薯粉缸等各種東西都歸置到新房子空著的那一邊。
泡菜缸子搬出來擺新房屋簷下。
這才開始重新將老棚子的木柴麻杆之類的東西歸位。
從架子上翻出些罐子來,取出備用存儲的調料,重新將灶台布置好。
然後開始生火,燒水。
將半乾的蘑菇片翻出來,放後灶上烤上一部分。
鵪鶉先不放出來,拿麻杆將籠子圍上,免得它們見著人來人往受到驚嚇。
拿竹筒加了些水放進去,灑了些餅屑當飼料,先這樣對付著。
當務之急還是處理菜地裡那個大家夥。
這頭豬有百多斤重,就算七十斤淨肉,按李家溝臘肉的做法十斤肉半斤鹽,那家裡剩下的三四斤鹽就剩不下多少了。
因此李君閣隻準備將一部分醃製起來,其餘的另想辦法。
製鹽工序太繁瑣,他可不想再來一次了。
首先是解豬,為了省事,什麼吹氣燙毛刮皮淋樹脂這套老家的工序全部省了,直接剝皮。
除了豬頭和四個蹄子,肚皮三個部位留皮,其餘整個剝下來。
將豬皮剝下來拿堿水大體洗過一遍,用竹竿繃起來晾著,李君閣才發現這豬的肉質還不錯。
估計野化沒有兩代,不像真野豬那樣騷氣,而且島上吃的東西多,又剛過秋季,這豬身上居然還有不少的肥肉。
抬頭對阿音笑道:“晚上還可以搞個全豬湯,看這架勢內臟也能吃!”
阿音笑道:“你倒是能躲懶!直接撥了殼殼吃芯芯,省了好多事!”
即使這樣事情也多,泡血水就是件麻煩事情。
不過李君閣也會躲懶,豬肚子剖開,按照阿音大舅解豬的辦法,將豬的各個部分都剔了下來,骨頭丟大水缸裡頭泡著。
將豬腸子肚子大致清理乾淨,將豬肉收進一個籮筐挑子裡,阿音背著大背簍,拿著大腳盆,裝了兩筒木薯粉,蘇打,一起往湖濱入水口處走去。
阿音太高興了,這麼多肉,四個人剩下十幾天裡頭怎麼都吃不完啊!
來到水邊,李君閣將背簍放一處小瀑布那裡衝著,將肉解開成三指高,兩指寬的肉條丟背簍裡衝著去除血水。
阿音開始清洗內臟。
重點是腸子和豬肚,要先清洗乾淨,然後用蘇打清洗一次,用鹽咬出漿子,用木薯粉將漿子掛成糊,最後在清水裡衝洗掉麵糊,乾淨的豬肚大腸小腸就到手了。
所有東西都不重要,關鍵是小腸。
取了一小截小腸放到一邊,李君閣拿出一根方木棍,將小腸翻過來,刮去內層,留下外膜。
這叫腸衣,可以用來灌香腸。
灌香腸,是當前最省鹽,最省時間的保存方法了。
這一手是李君閣打小在老媽的筷子頭下邊敲出來的,現在重新撿起來,李君閣倍感親切。
對阿音笑道:“阿音,你在山上小時候也沒少乾這個吧?”
阿音拿手腕捋起垂下的一縷秀發,笑道:“可沒我插手的機會,都是舅舅弄好,我們隻負責灌就行。”
李君閣說道:“那你運氣好,我跟你說,小時候大人都在忙著刮皮分肉,這事情就丟給我,刮破一處,挨一筷頭!”
阿音笑道:“哎喲!那可不是一個小年滿頭包!”
李君閣說道:“你這也太小看人了!最多四下!哦不五下,不能再多了!”
處理內臟是一個繁瑣的工作,等到這些做完,都過去了兩個多小時,又去摘了些水芹和蒲菜,這眼看太陽都快要落山了。
肉條已經被衝刷了兩個小時,肉色已經開始變得粉紅,血水基本去淨了。
兩人將肉都收起來,打來井水最後淘洗了一次,這才挑著肉回家。
然後就是緊鑼密鼓處理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