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彆這樣叫我!嗯……這個字下麵是一個大鼎,上麵是占卜用的草杆,用神鼎占卜獲得神靈真實的指示,這是真字。跟貞在古代是一個字,大家可以參考貞字來理解字型。”
“哈哈哈,真的也,跟貞字幾乎一個樣……等等,這個也是字?好像兩個樹枝杈……”
“這不是樹枝杈,這是兩隻手,兩隻手向對方伸出,準備握到一起,大家猜猜是什麼字?”
“攪?”
“基?”
“噗……不是攪基!是愛!”
“哈哈哈,這居然是愛字!跟現在的愛字相差也太大了呀……不過愛字上麵那個爪爪的來曆算是搞清楚了……等等,我們把愛猜成攪基也不算全錯啊……”
“emm……樓上這話一點毛病沒有……”
“這個字一看就知道了,蠍子嘛!”
“呃……這麼說也沒錯了,不過這個字不是象形,而是會意。蠍子成群生活,這個字形容數量眾多,不是蠍,是萬!”
“哎呀媽呀!我大天朝的文字還真是博大精深!”
“這個字真看不懂了,好像是個人,扛著啥玩意兒,這會是什麼字?”
“大家猜猜?”
“扛?”
“背?”
“收?”
“猜不出來,你趕緊解釋解釋吧,不然我可又要叫你文兄了……”
“彆彆彆!我是古漢語愛好者,不是女裝大佬!其實這字型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這就是一個人在背東西,背的什麼呢?那是一個禾字!整整一年的辛苦勞作,為的就是這豐收的一刻,老祖宗用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來表示這一整個時段。這個字,是年!”
“這字設計得好!”
“點讚!”
“簡直對先人們五體投地,服了!”
“麵對這樣的祖宗,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突然感覺壓力好大啊……”
“噗……那你還在上網混論壇?”
“二皮停筆了?這就寫完了?還有三個碗沒寫呢……”
“彆忙,先連起來讀一下……日月平複,真愛萬年!我靠!死二皮又在灑狗糧!”
……
第四十七天。
一大早上起床,天才剛蒙蒙亮,李君閣就開始燒窯。
第一窯先用隨意畫過的瓷片做實驗,他和阿音昨晚拿著墨筆,小魚,小花,文字,想到哪裡畫到哪裡,將五層陶缽全用上,使用中火焙燒。
用無名異燒製釉上藍彩其實難度還挺大,不是怕溫度達不到,恰恰相反,而是怕溫度太高。
如果溫度太高,或者還原焰太強,藍色會變得太深,成為一種黑青色甚至純黑色。
不過因為複燒隻是為了固色,好處就是時間不用太長。
將瓷片在每個陶缽裡裝了五片,壘了五層開燒。
然後將煙囪複原,點火三個小時後熄火,然後拖出竹材到碾槽旁邊造竹亭子去了。
中午才取出陶缽檢查。大體還算過得去,除了最下麵兩層大色塊的地方還是偏深,變成了一種藍黑墨水的顏色外,其餘三層的顏色都比較純淨的寶藍。
要知道上品無名異當年的效果是能夠和回青料相媲美,屬於皇家專供的,這要是燒製失敗,真怨不著材料,隻能怪手藝不行。
實驗做完就好辦了,吃過飯,再起一窯,炭火撤去四分之一,還是燒三個小時。
然後繼續竹亭工程,等到竹亭搭好已是傍晚,開窯檢視,除了最下一窯顏色還是過深外,其餘的已經趨近完美了。
晚飯後,李君閣正式開工,開始燒製鬥碗。
阿音則挑選自己喜歡的藍花瓷片,用麻線和之前燒製的小青瓷漏鬥,小青瓷球一起製作風鈴。
在一個圓木片上打上孔,孔上穿入麻線,然後在麻線上穿入漏鬥,打結,穿入瓷球,再打結,最後在下麵綴上一小一大兩塊瓷片,連成葫蘆型,串完後提起來,漏鬥便將小瓷球罩進了空腔內。
將風鈴掛到新亭子正中,微風吹過,美麗翠綠的風鈴下麵掛著白底藍花的瓷片,叮叮當當,傳出悅耳的聲音。
阿音將一張竹桌,兩把竹椅搬到亭子裡,又從菜地邊搬來兩簍蘭花,聞著花香聽著風鈴,開始用蒲黃染過色的麻線和瓷片編起了絛子。
李君閣拎著一個竹編食盒過來,裡邊是兩壺茶,兩個杯子,一小瓷碗點心。
過來將東西放到桌上,抬頭欣賞風鈴:“阿音你真是蕙質蘭心,這風鈴做得漂亮!”
阿音抬頭笑道:“你那邊怎麼樣了?”
李君閣說道:“底下那層陶缽空著,一次燒四個碗,再燒兩次才能收工!你這是在乾啥?”
阿音說道:“我準備給笛子,皮挎包都編條絛子掛上。”
李君閣拿手搓了搓細麻線,說道:“麻線檔次確實差了點,這要是在春夏之交,我們就去林子裡柞樹上找柞蠶繭子,燙出柞蠶絲來,用無名異和蒲黃染成藍色黃色,編出來絕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