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閣笑道:“那我去叫他們,阿音你拿小飯盒給他們裝點糍粑路上當早飯!”
等李君閣將兩人從房間裡帶出來,池田老頭直跺腳:“你們錯過了好多好景色!雲海,日出,鳥兒來林子裡覓食……”
山本叫了聲:“師傅……”聲音都是啞的。
李君閣說道:“哎喲這是怎麼了?感冒了?”
工藤的聲音也好不到哪裡去:“不是,昨天跳舞就吼了半天,然後又去唱山歌……”
煥邦叔哈哈大笑:“照昨天那搞法,今天好多遊客聲音都是啞的,吊高腔有門道的,哪能乾吼乾嚎呢?我就故意不告訴他們……”
王婆婆照他肩膀上就來了一下:“二皮年輕,皮點就算了!你都幾十歲的人了還跟他一樣?”
李君閣尷尬地咳嗽兩聲:“呃……王婆婆你這種擦槍走火式批評,對無辜群眾傷害很大的……”
眾人又是說又是笑鬨成一團,等到阿音出來,這才乘小電瓶車去寨子中門處,沿著水渠一路上山。
這裡是一條小環線,沿著水渠走向寨子後門,然後沿水渠一路往上,可以到達山歌招雨拿出山塘,之後如果遊興未減,則可以繼續沿著水流上溯到大山塘,然後從楓樹林邊轉下銀杏古道,穿過林場,重新回到水雲鄉酒店。
四爺爺老當益壯前頭帶路先行,一群人在後邊跟上。
沿途的石徑也很古老,比甘棠故道的年頭不遑多讓,不過不像甘棠故道那樣埋沒地下,每年巡山的人多次行走,因此更顯滄桑。
一路都是天然林,雜樹叢生,高大古拙,種類比碧峰山多出不少,而且年頭也更老。
四爺爺看著幾株老柏不由得服氣:“李家溝的柏樹,還真沒有這麼老的。”
育爺爺說道:“這也是我們老輩傳下的習慣,人走了,總要留兩棵他種下的樹做念想,所以寨子裡幾百上千年的老樹多的是。”
四爺爺歎道:“我們山下,除了也林子裡邊,真正上年頭的老樹,除了老祖櫻,就得數碼頭上那棵古榕了,至於盤鼇鄉一路的梨櫻,拿到外邊比那也不錯,不過和山上這些比起來,差了不少的年頭。”
育爺爺笑道:“那也是我們的祖宗比德茂公早來不少年頭,誒說起這個我是不知道數,您是學問人,能估得出來不?”
四爺爺說道:“你們來到懸天寨,要是打從五溪蠻入蜀算起,該是公元二二一年。而慎清公得中醇佑進士是公元一二四一年,再往前推二十年,差不多是在一二二一年左右德茂公來到盤鼇鄉,哈哈哈,不多不少,剛好一千年上下!”
說完對育爺爺拱手一禮:“這才叫老鄉啊!”
育爺爺也拱手還了一禮:“哈哈哈,果然是老鄉親了!可見我們兩家的祖宗,都是有眼光的!”
說完連聲讚歎:“老哥當真好學問!”
四爺爺擺手道:“書裡明擺著的東西,抄抄記記,算不得什麼學問。”
“一切遵照前人經驗,沒有想個通透明白,隻好規行矩步人雲亦雲,那叫技能。”
“隻有自己思考後想通後得到的東西,才算得上學問的範疇。老弟你把一個寨子打理得井井有條,看似沒有怎麼讀過書,完全天性始然,其實是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在裡邊,要說學問,這才是真學問。”
得到四爺爺這麼一句誇讚,育爺爺樂得胡子都快飛起來了:“不敢當不敢當,光這番話,我這大老粗就說不出來。”
山裡的除了各色天然林,還有不少珍奇的動物,育爺爺一路講解,四爺爺一路補充,偶爾還能引經據典扯出一兩個故事,眾人跟著一路徐行,聽得眉飛色舞。
阿音跟在後邊,輕輕扯了扯李君閣衣袖:“小時候四爺爺就是這樣教你的?”
李君閣看著四爺爺滿頭白發,心裡有些發酸:“是啊,二十多年過去了,四爺爺他也老了……我時常在想,要是四爺爺生在我們這個年代,成就怕是要比我們大得多吧……”
“可惜當這個時代真正到來,他卻早已看透世情。這心思,已經從入世磨成出世了……”
阿音捏了捏李君閣的手:“沒關係,那我們繼續努力達到他的期許,然後好好孝敬他老人家,讓他多享福,多開心,不感慨,就行了。”
李君閣笑道:“這些是我的感慨而已,卻從不是他的感慨,他老人家心裡邊,怕是沒將這些放在心上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都是一種活法,甚至就連孰優孰劣,那也是見仁見智。”
“我李家以前又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嗬嗬嗬,那位記述霸王猇的東樹先生,怕也不是尋常人物。”
阿音搖頭道:“這世間埋沒的人才,真是太多了。”
李君閣笑道:“好在世界越來越多姿多彩,也不像以前隻有讀書出仕一條路,就連我們這樣混來混去的,不也要混到奧斯卡去了嗎?”
阿音“撲哧”一聲笑出聲來:“這話要被大明星們聽到,怕不得氣個半死!”
李君閣笑道:“對,到時候就該輪到他們感歎,這世間埋沒的人才,真是太多了……哈哈哈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